鑑別一個大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它有沒有空調!

CDT編者按:原文中的“【部分刪減】”爲作者所加。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CDT編者按:原文中的“【部分刪減】”爲作者所加。

file

高考成績出了,朋友圈裏的高中老師都在發喜報,又一代苦逼高中生結束了自己的高中生活,再過個幾天就到了填報志願的時候,牢章作爲一個過來人,別的經驗可能互聯網上說的很多了,所以不說少的不嘮,唯一一條,千萬別選沒空調的學校。

這幾天也是鬧出了不少笑話,6月下旬,黑龍江、吉林等地遭遇罕見高溫,多地連續發佈高溫預警。

吉林大學大部分宿舍未安裝空調,夏季室內悶熱難耐,尤其在6月末至暑假期間以及秋季開學後的半個月,體感溫度極高,學生得在地下車庫打地鋪。

當然,按照慣例,我也查到了這所大學的留學生宿舍,不出所料是有空調的。

image

你就哪怕再往北到了哈爾濱也有學校出這種事。哈工程的老師就會在招生的時候講,自己的學校是53年留下來的牆體非常厚,夏天隔熱冬天隔熱,我從一個土木專業的角度上跟大家說這純粹是放屁。

一般的房子做好保溫之後能做到冬天隔冷,夏天隔熱,但問題是宿舍就這麼十幾平方米的地方,不但要塞4個人,還要塞一整套生活設施,內功率很高,這樣的環境冬天是肯定暖和的,夏天在保溫設計的作用下,如果不透氣,絕對是災難。

image

當然也不能光說別人,中南大學D座教學樓的空調多少年了?

我本科的時候在當刺頭鬧事,當時學校就哄我,說研究,現在讀研了還在研究。

所有看到這個視頻的高中畢業生,請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聯繫聯繫剛纔提到的幾所學校,問問吉林大學和哈工程什麼時候裝空調啊?

問一問中南大學,D座的空調什麼時候修,牢章雖然再也不用去上課了,但還是替學弟學妹們謝謝大家。

不過平心而論,中南包括宿舍在內,其餘絕大部分區域都有空調,這個我們後文會講。

當然,只看空調難保會有誤傷,存不存在學校還可以,但沒空調的學校呢?也可能存在,因爲在我們這套評價體系裏,空調只是一個表象,一個易於觀察的表象,我們實際上在評測的是什麼?管理,或者說是管理層的思維方式。

剛纔說的哈工程,在工科領域也是響噹噹的學校了,但是你看看招生老師的嘴臉呢。學校熱,不但不解決問題,還要扣境外勢力帽子,說一些人抹黑學校,因爲是給國防做貢獻,被美國拉到黑名單,大家意志不堅定。

image

image

image

一個空調問題還要扯到境外勢力上,我覺得你他媽多少有點扯淡了。

更有甚者。說出來歐洲白種人體質和咱不同,他們耐冷不耐熱。那俄羅斯不賣天然氣,說冬將軍歐洲凍死人的時候,你們可不是這麼說的。結果這回旋鏢還得打到我們河北人頭上,河北農村冬天斷氣,把老百姓凍個半死。

中南大學當年修宿舍的時候,還沒什麼錢,當時的校長是張堯學院士,學生有意見啊,張堯學也鬧頭,最後拿出個解決辦法是請了商業公司在宿舍裏面安裝空調,學生一年出100塊錢費用算租賃。這個辦法應該推廣到全國的高校,你學校實在是不捨得出這個錢,或者說沒有這個能力,那牽頭組織工作總會做吧?

建築電力工程產能和空調產能如此過剩的當下,空調這種小事都解決不了,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而且越是沒空調的學校,管的越多,並不是說有什麼神祕的聯繫,二者的關係很好理解,本科生和科研工作沒關係,不值得付出任何成本,反過來說,只要能出學術成果,能在學術評價體系裏面給學校抬咖,實驗豬都能配空調系統。

領導時常體現出兩種疊加態,一種是早該管管了,另一種是我TM憑什麼管你,當他看你不順眼,要收拾你的時候就呈現爲早TM該管管了,呈現出了極強的控制慾。比如武漢大學就會沒收學生的電動車,甚至還要強制收購,強買強賣個人財產。

那另一方面,如果底層開始要一點福利和基本的做人待遇的時候,這很多領導,身上的疊加態就會坍縮成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我憑什麼管你,具體來說就是無論學生的意見太大,總之是不給你裝空調的。

image

我再念一遍,2013年,張堯學的回覆,我下決心也要給你們裝空調。中南從湖南沒有拿到一分錢,如果我能從湖南拿到一個億,我全部用來給你們裝空調何況我們從國家拿到錢也比復旦少得多,但我答應你明年盡最大努力裝空調。

隔壁湖南大學也有話說的呀,第2年2014年趙月宇就說,裝空調不一定會影響喫苦耐勞。

image

嶽麓山下這兩所985,兩段話比一萬個招生廣告要用的多。因爲它代表着學校的一種態度,那就是本科生在學術層對學校的名聲和晉升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學校尊重本科生的生活條件。願意爲之付出協調工作。這樣的學校,不是說他們完全不會損害學生的利益,而是以管理爲名義去損害學生利益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別的學校我不敢說,中南大學在疫情三年沒有封過一次校,學生全部自由進出,中南大學的校門不關,外面的人進得來,裏面的人出得去,10年來,外賣都可以送到宿舍樓下,宿舍不限功率,不搞強制斷電。

這幾樣條件幹掉全國多少學校,大家心裏面可以有評價。

image

當然從純學術,純功利的角度說學生不是校園的共建者,合作者,而是純粹的被管理者。但正如所說,這是從純功利的角度上說的。

現在知識還需要大學教授來傳授嗎?我覺得對於90%的人來說不需要了,b站是全中國最優秀的開放大學。所有頂尖院校的專業課程你都可以在裏面學。學校的第一作用是給你發畢業證,給你一個社會承認的文憑來證明你年輕時候的學習能力,第二個作用就是實現社會化。

大學是個小社會,中國人的社會化,也就是學習如何與人交往,社會禮儀,人生規劃、社會認、談戀愛等等問題都要在大學這四年裏面解決。中國絕大多數高中生是談不上什麼社會認知和未來規劃的,大家在老師的指導下考上了大學,什麼東西都不用想,什麼東西也不用算,你只要聽話刷題就行。只有踏進了大學的校門,大多數人才算正式成爲了成年人。

既然中國人的社會化和養成是從大學纔開始的,那麼這樣的管理模式在給他們什麼樣的價值觀?答案就是極度功利主義的,都在指責當代年輕人自私、冷血、市儈,你們怎麼不考慮考慮自己是怎麼對年輕人言傳身教的?

如果在這個階段,學校不是幫助學生建立價值觀、實現獨立人格,而是用高壓、迴避、污名化等手段去壓制正常訴求,它傳遞的就是一種失敗的信號:社會就是權力者說了算,你的聲音毫無價值。

這是一種犬儒的、消極的、階層化的社會模型:

【部分刪減】

或許這種情況是現實,但象牙塔應當是個講理想主義的地方,不應該被傲慢的權力腐化至此。

image

其實再往大了說,這是父權制和行政管理的遺留,學生被當成了潛在的風險源或服從者,而不是正在成長的社會個體。自己也從來不把自己當成教書育人的教師,而是行政管理者,一句話,行政官僚化的大學教師已經不再是教師了。

官僚化,就意味着權力,而權力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還是拿空調舉例子,這些學校的領導,他們住的地方肯定是優先保證空調的,哪怕他們每年住在裏面的時間很少,那也得保證他們的工作環境。上級巡視領導,肯定也是一樣。

大學會決定你未來幾十年的人生路,選大學就是在選未來的三觀,應當慎重抉擇。

所以我們回到標題還是那句話,鑑別一個學校是否值得去上的最好問題就是問他們有沒有空調,這不是一個空調的問題,而是從一個空調能夠看出太多太多的東西,這是一個切口,一個窗口,能讓你一下子就弄清楚,在這裏成長爲人值不值得。

而對於不幸已經在這些沒有空調的學校就讀的年輕人來說,這也是人生第一課。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早一點認清,有痛感,是好事。

【部分刪減】

高考的時候都會寫議論文,激揚文字當然不錯,但這也容易形成一種錯覺,就是一切激昂的、閃耀的、光榮的現實都和自己有關,事實未必如此。大家需要儘快意識到,現實世界裏的宏觀和微觀存在背離,以及爲何會發生這種背離。

應當去理性地審視宏大敘事,謹慎地評估它與你的關係。

面對這些,我們這一代人比你們癡長一些,我們也效法做出了一些努力,比如我們成功地讓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變成了生育率倒數第二,把好些人急的團團轉。

既然宏大敘事不一定和個人感受有關,那麼生育率也可以和人口總量無關。

我們這個社會是不缺宏大敘事的,它總是一次又一次,以理想、奮鬥、集體、榮耀的名義出現。但作爲個體,在跟着歡呼雀躍之前,不妨冷靜一點多想想,成本在哪裏?成就從哪來?是否只有好處沒有有壞處?自己是不是那個代價?

這不是悲觀,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素質。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