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語世界創造着佔全球60%的互聯網內容,中文信息僅貢獻1.3%的微小份額,這種懸殊對比揭開了殘酷真相”(外二篇)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404檔案館》講述中國審查與反審查的故事,同時以文字、音頻和視頻的形式發佈。播客節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戶端搜索“404檔案館”進行收聽,視頻節目可在Youtube“中國數字時代· 404檔案館”頻道收看。
歡迎來到404檔案館,在這裏,我們一起穿越中國數字高牆。
儘管中國的言論審查和輿論管控日趨嚴峻,國家對公民的監控也無處不在,但我們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從的個體,頂着被刪號、被約談、甚至被監禁的風險,對不公義勇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中國數字時代在“404文庫”欄目中長期收錄這些被當局審查機制刪除的聲音。如果您也不希望這些聲音就這樣消失,請隨手將它們轉發給您可以轉發的任何人。
在本期的【404文庫】欄目中,我們將選讀過去一週中引起輿論關注的三篇404文章。
一、阜成門六號院|董小姐算是京城婆羅門權貴出身嗎?
四月底,北京協和醫院醫生肖飛的桃色新聞牽出了董襲瑩“門閥”事件,該事件在中文互聯網上引起網民強烈不滿。
不少網民挖出了“董小姐”的家世背景,並對協和醫院“4+4”醫學博士項目表示質疑。
有網民統計,該項目中不少人都是“有關係”的“門閥世家”,認爲該項目專爲權貴設立。
面對網民們洶湧的討論,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等平臺均展開了嚴格審查。微信公衆號“阜成門六號院”發表的一篇遭到審查刪除的文章中,作者提出另一種看法,作者寫道:
董小姐一事不能用權貴模式來解釋,更確切是用知識階層墮落或精英自甘腐敗來解釋,董被爆料的行爲,處處顯示出這個家庭的精緻利己主義,或極其善於經營:
1.從醫的人最起碼講醫德,引導自己孫女讀醫學博士是可以,無可厚非,但是給自己孫女輔導博士論文,又把孩子安排到腫瘤醫院這種人命關天地方的一線醫務崗是怎麼回事?這不是害孩子,更是以後禍害患者嗎?
2.董的成長路是被家長精心設計的,從規避高考到美國就讀社區大學,然後轉學到巴納德學院,成功獲得哥大的名分,再到協和博士班,顯示出這個家庭善於利用便捷通道,讓孩子獲得成功。
並且董家一直善於利用媒體,她上小學時,就登上北京市屬媒體;進入協和以及實習後,又找央媒的外圍媒體給予曝光,可能家長覺得知名度越高,意味着孩子越成功。
3.董小姐的行爲也表明,她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又是被溺愛長大的,被家庭灌輸追求極致成功,而缺乏道德底線的。比如她與有婦之夫搞婚外戀,還墮胎;再比如,她在2022 年到 2024 年期間,一共發表11篇高水平論文,從骨科到婦科,從放射科到泌尿科,從高分子物理,到化學到生物醫學,跨度之大令人咋舌。
這樣複雜的高難度學術研究,即使華佗轉世也不太可能完成,何況對於一個從經濟學轉到醫學的0基礎新手。她的這些運作背後,可以清晰看到家庭給她的穿針引線,以及家庭行事給她的影響。
二、難得君|解讀董明珠的”海歸間諜論”
除了協和“董小姐”外,另一知名“董小姐”董明珠近日也發表了驚人的“海歸間諜論”,一些網民的有關討論同樣遭到審查。微信公衆號“難得君”對此發表文章進行評論。
然而,該文很快便被審查刪除。
文中節選部分寫道:
2025年4月,珠海格力電器股東大會的聚光燈下,71歲的董明珠以壓倒性優勢開啓第五個任期。
這位曾帶領格力從年產值不足2000萬的小廠蛻變爲千億帝國的”鐵娘子”,本應在這個時刻展現企業家的睿智與格局。然而,當被問及管理層年輕化議題時,她的發言卻讓全場譁然:“絕不用一個海歸派,海歸派裏有間諜!”
這句話猶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次日,”董明珠稱海歸有間諜”的詞條在社交平臺閱讀量突破10億,某知識社區相關話題下,留學歸國人員集體發聲:“我們帶着技術回國,不是爲了當‘背鍋俠’”。
輿論場上,支持者搬出”國家安全”大旗,反對者則翻出格力發展史,從朱江洪時代引進日本壓縮機技術,到2013年設立美國硅谷研發中心,格力成長的每個關鍵節點都深深烙着國際化的印記。
將“海歸”與“間諜”簡單劃等號,暴露出三個深層次問題:
其一,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部分企業家的開放心態正在萎縮。某跨國企業高管指出:”如果連最渴望報效祖國的羣體都遭質疑,我們如何吸引真正的外籍專家?”
其二,反映出某些企業對人才評價體系的懶政思維。網絡安全專家李明認爲,”與其搞’海歸潔癖’,不如建立科學背調機制,某某對全球人才’敞開大門+嚴格審查’的模式值得借鑑”。
其三,暴露出傳統制造業在轉型升級中的認知侷限。正如某投行分析師所說:”當特斯拉上海工廠30%的工程師有海外背景時,排斥國際化人才實質是自我封閉。”
更深層的危機在於社會信任紐帶的撕裂。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留學生回國率從2000年的23%升至2024年的82%,這些帶着國際視野歸來的建設者,不應因個別案例被污名化。
國家安全固然重要,但防範風險的正確方式絕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三、科學與真相|從全球流量排名看中文信息繭房的困局
中共當局“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一個典型案例便是建立互聯網防火牆。近日,微信公衆號“科學與真相”便發佈文章,質疑這一現象,但毫無疑問,該文在微信平臺很快便被刪除。
作者寫道:
截止2025年3月1日,根據 Similarweb 網站排名, 當全球網民在Google檢索知識、在YouTube觀看視頻、在Facebook分享生活時,中國互聯網用戶正困守在一個由百度(第15位)、淘寶(跌出前100位)和微信構築的數字孤島。Alexa數據顯示,全球前15大流量平臺中,僅百度(第15位)、俄羅斯Yandex(第12位)和部分受限的雅虎(第10位)能在境內正常訪問。這種物理層面網絡隔絕,造就了人類文明史上最弔詭的景觀:14億人口的市場與全球60%的英語信息之間,橫亙着無形的數字柏林牆。
搜索引擎的對比尤爲刺眼:Google以853億月訪問量統治着全球信息分發,而百度雖在中國市場獨佔鰲頭,其國際影響力卻僅限於中文世界。更令人深思的是,即便在被封鎖的狀態下,Google仍以斷層優勢穩居榜首,這種"缺席的統治力"印證了開放生態的頑強生命力。正如三星退出中國仍保持全球銷量第一,谷歌被屏蔽13年依然傲視羣雄,這些現象都在叩問:我們引以爲傲的"市場規模",是否只是溫水煮青蛙的幻象?
當英語世界創造着佔全球60%的互聯網內容,中文信息僅貢獻1.3%的微小份額,這種懸殊對比揭開了殘酷真相:每個中文網民本質上都生活在經過三重過濾的"楚門世界"。在抖音推送的娛樂至死中,在微博熱搜的議程設置裏,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繭房內,人們接觸的所謂"海量信息",不過是浩瀚知識海洋中的涓滴之水。
這種認知侷限在學術領域尤爲致命。維基百科(第8位)作爲全球最大的知識共享平臺,其英文詞條數量是中文版的15倍。當中國學生還在百度百科檢索被閹割的知識時,國際學術界早已在arXiv、PubMed等開放平臺實現知識共享。更可怕的是,那些呼籲"取消英語教育"的喧囂,正在將階層固化推向深淵——精英階層通過VPN突破封鎖獲取全球60%的信息,而普通民衆卻被永久禁錮在1.3%的圍城之中。
[…]那些叫囂"取消英語"的愚昧,那些沉醉"市場規模"的虛妄,那些迷信"信息管控"的短視,終將被證明是文明進程中的逆流。當俄羅斯Yandex都在努力突破語言邊界時,我們是否該反思:困守1.3%的信息孤島,真的能孕育出引領人類文明的力量嗎?答案,早已寫在谷歌853億月訪問量的星辰大海里。
以上是本期選讀的三篇404文章。文章全文見中國數字時代網站。這些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數字時代僅對原作進行存檔,以對抗中國的網絡審查。
中國數字時代 CDT 致力於記錄和傳播中文互聯網上被審查的信息,以及人們與審查對抗的努力。歡迎大家通過電報(Telegram)平臺 向我們投稿,爲記錄和對抗中國網絡審查作出你的貢獻!
瞭解更多投稿信息,請閱讀中國數字時代徵稿說明
相關內容
- “閉上眼睛,鬼怪並不會因此遁去”(外二篇)
- “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場,是國籍,是歷史,是仇恨,根本沒人在乎這個生命”
- 蘇聯的GDP造假藝術:我們的報告中住着另外一個蘇聯
- 吳柳芳的幸運,是在2024年擦邊
- 在緬甸我們有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自由,只是沒有公開出版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