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除了感動和勵志,就不能看到點真實的東西?

《悲慘世界》是很早之前看的,內容的細節已經不大記得,但關於“芳汀”之死,還算清晰。她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貧苦女人,爲了女兒活下去被迫賣牙、賣頭髮,最後淪落風塵,病死街頭。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悲慘世界》是很早之前看的,內容的細節已經不大記得,但關於“芳汀”之死,還算清晰。她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貧苦女人,爲了女兒活下去被迫賣牙、賣頭髮,最後淪落風塵,病死街頭。

經典的是什麼呢?

芳汀死的時候,神父在她牀前給她讀聖經,說“你將得到永生的幸福”

這種話,若屬於是悲傷和無奈的最後慰藉,倒也沒什麼。但倘若對每個人都這樣去說,甚至還笑着去說,就會讓人感到噁心了。就像有人把他人掉進糞坑的經歷寫成《如何勇敢潛水》,還配一句:你聞不到,是因爲你心靈高貴。

這是瘋了嗎?

而再度美化一下,只看得見芳汀對女兒的愛,而無視她的貧窮、悲慘以及死亡,用神奇的語言和刁鑽的角度另闢蹊徑,改編成勵志、動人的故事。很難想象,那將是何等的無恥。

“一位身世悽苦的女人,在苦難中仍堅持愛女初心,帶着感動全場的微笑離世,展現出人性最溫柔的光輝。”

這種猥瑣的操作,並不僅僅侷限於名著的故事裏。

img

這是今天刷到的一條報道,82歲老人無兒無女孤苦伶仃,每天靠着給別人下跪、向別人要飯喫來度日。由於老人健康的時候幫鄰居家種地種田,善良的鄰居女孩主動送飯照顧……現在,這位老人去世了。

這樣的事情裏,首先看到的是什麼?

一個字,慘。

再之後,是某些人和部門的缺位。最終纔是鄰居的幫助,善良之類。

可惜的是,官媒一通宣傳,鄰居的善良成了所有目光的聚集地,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意那靠着給人下跪要飯喫的老人,過着怎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生活。

img

他跪着活了一輩子,他們卻站着在鼓掌。

誠然,這些評論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問題是,只有這些評論,並且這就是全部的聲音。

能想象,有的東西媒體不願意去說,也可能是不敢去說。可這樣的話,至少不要反過來去宣傳吧。簡單點講,你不願意雪中送炭,至少別做落井下石的事情。爲數不多的人性,適當的保存下來一點不好麼。

除了對善良的宣傳特別給力之外,“勵志”也是經常被他們送上熱搜的東西。尤其是那種努力賺錢的勵志話題,尤其是這些人的最愛。一條熱搜,既正能量滿滿的把普通人勵志的精神撒出來了,又正面反面側面的表達了“我們國家很有錢,賺不到的人想想自己的問題,有沒有努力工作。”

近幾天最熱的一條新聞報道,90後男子,20歲就進工地,靠拼命搬磚日賺1000多塊錢,9年攢下200萬。

img

先不說數字是否失真,就算真的靠搬磚,一天搬出1000塊錢的工資,又真的值得去宣傳嗎?如此高強度的工作,還拼了老命的去幹,這是拿生命在換錢,哪裏有半點值得驕傲和宣傳之處?

在屍體堆裏採摘玫瑰,在哭喊聲中捕捉餘音,然後對着鏡頭說:你看,人間其實很美。

美嗎?你看網友那趣味性十足的態度就知道了。

一條上了熱搜的報道,評論刪到只能精選出來幾條的程度,至於點讚的數量,更是寥寥無幾。

一千條評論,最高的一條,點贊數都沒有超過兩位數。宣傳是很勵志的,可顯然,人們會信嗎?這樣的內容,人們不僅不會信,不僅會去揶揄嘲諷、無奈嘆息,還會越發的看扁媒體,看不起他們的姿態。

img

羅馬的大火燒了整整六天七夜,很多普通的羅馬人家破人亡,血肉橫飛。結果皇帝尼祿在幹什麼——登上高處吟詩、作曲,說這是爲祭奠燃燒中的城市之美。

是的,那種時刻,他在搞藝術。

我覺得有些媒體也是如此,看不見赤裸真實的東西,或者不願看見,反而搞起了藝術。若是羅馬人的絕望之火讓他們來書寫,標題可能會更加誇張。

“在火海中,他奏響了不屈的樂章: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