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一個不敢不過的節日
這是寫於2018年的一篇舊文,一開始發在知乎上,後來我自己清空了知乎(雖然註銷程序操作到一半知乎把我封號了),前段時間熱依紮在微博上又一次成爲話題時,“不過春節”這個事情又一次被人提出來過。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回看這篇舊文,很多寫到的東西其實一點都沒有改變。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這是寫於2018年的一篇舊文,一開始發在知乎上,後來我自己清空了知乎(雖然註銷程序操作到一半知乎把我封號了),前段時間熱依紮在微博上又一次成爲話題時,“不過春節”這個事情又一次被人提出來過。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回看這篇舊文,很多寫到的東西其實一點都沒有改變。
近期打算發一些以前寫過的但沒有大範圍發表過的老文,不過友鄰提到對我在推特上寫過的哈國牧民交易平臺感興趣,我會找機會寫點介紹,那個平臺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有哈薩克特色。
春節 一個不敢不過的節日
2月16日是中國農曆新年。
這一天,生活在中國首都的哈薩克族女演員熱依扎,刪除了自己七年來的所有微博,徹底退出了這個中國最知名和最火熱的社交平臺。
是什麼令這位演員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想要真正明白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得先把視線轉向另一個方向——新疆。
今年新疆的“年味”是相當濃郁的。
尤其是當無數自古就無慶祝農曆春節習俗的少數民族家庭,突然在春節前夕開始,集體的在自家門楣上貼起了用漢字書寫的春聯,在窗戶上貼上了剪紙,在家門上掛上了倒“福”字,並幾乎全家總動員式的將手持春聯、咧嘴大笑的“幸福形象”刷滿微信朋友圈的每一個角落時,這種年味之濃烈,怕是任誰都無法否認。
但這不能不令人好奇,爲什麼這些幾乎沒有春節風俗的民族,一夜之間突然變得與主體民族無二了呢?主體民族傳統風格的春聯、福字、燈籠突兀的出現在另一種文化氛圍的家居環境中,這種“嫁接”式的狀態,是怎麼實現的呢?
答案 其實很簡單——這是一個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
零星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着高壓嚴打的新疆當局,向新疆南北各個鄉村、城鎮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下達了將春聯、福字、燈籠等“節日標誌”送進各家各戶的命令。送進少數民族家中的同時,駐村工作組和社區工作人員還要監督這些家庭張貼、懸掛節日標誌,並拍下照片以作爲證明。
從官方媒體的宣傳中可以看到,這些春聯和燈籠的製作都很精美,並非手工製作,而是工業流水線上的產品,批量製作而成,可見政府是爲此劃撥了專門經費來準備的。當然春聯的文字都是漢字,至今還沒有出現用少數民族文字書寫的春聯,一方面可能是因爲春聯的格式不符合當地少數民族羣體自有文字的書寫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哈薩克、維吾爾等突厥系民族的文字過於接近阿拉伯文的觀感,有礙觀瞻。
據說,少數民族家庭還被要求拍攝並上傳一家人一起觀看春晚的照片和視頻。
那麼,對於這些政治任務要求,少數民族家庭可以拒絕麼?
或許可以,但沒人有敢於拒絕的膽量。
從去年開始在全疆所有鄉鎮陸續建立起來的“教育中心”,以及動輒將各色人等以“思想有問題”爲理由送入其中,接受爲期1個月至無限期教育的政府,已經將恐懼植入了每一個居民的內心。
因此,在行政命令式的過節要求面前,幾乎所有人都會很自然的產生這樣的邏輯鏈條——如果我拒絕貼春聯,就等於是抗拒政府,坐實了自己的思想是有問題的,隨之而來的將是可能會失去的人身自由。
至於教育中心內部是怎樣的情況,出於恐懼,人們自然會充分發揮想象力,將之渲染的恐怖至極,而官方似乎也樂見其成。
因此,不僅沒有人敢於拒絕,“敢怒不敢言”在這樣的社會壓力下甚至都是一種奢望,更多的人連憤怒的膽量都沒有。
於是,在當局強大壓力的推動之下,2018年農曆春節前夕的新疆,以一副“普天同慶、各族共榮”的社會幻象,藉助官方媒體與社交平臺的傳播,展現在國人眼前。
一羣異端文化的少數民族,正在用主體民族的風俗來歡慶主體民族的春節,這事兒太喜慶了,讓作爲“觀衆”的主體民族受衆非常滿意。而這場大戲中,面對強勢的導演和觀衆,作爲演員的新疆非主體民族唯恐自身遭殃,自然也不敢不滿意,所以,幾乎所有人都是滿意的。
只不過,一個並不生活在新疆的少數民族,無心中寫在個人社交主頁上的一句真話,卻激怒了本來已經感到了滿意的觀衆們。這個無意中闖了禍的人,就是熱依扎。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文章開頭的部分了。
插敘一個小背景以方便部分讀者瞭解:熱依扎是哈薩克族,但她出生、成長以及求學的經歷,都是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完成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京丫頭”。只不過,就如同遠赴美國的華人會自發的形成唐人街一樣的華人社區一樣,在幾千萬人口的北京生活的哈薩克人,也有着本民族聚合而成的團體和圈子,即使遠在他鄉,也會固執的嘗試在異種文化的包圍中保留一些原生文化的碎片。
所以,這個北京姑娘雖然遠離了父母出生的土地,但哈薩克傳統的文化風俗對她的影響,並沒有因此徹底消失。
而且由於生活的環境又遠離新疆故土,那裏的政治高壓也並沒有影響到熱依扎,故鄉人膽戰心驚的生活方式和字斟句酌、隨時表忠心的言論思維,對她而言是完全莫名其妙的事情。
這恰恰成爲了令她捲入此次風波的原罪。
春節前夕,熱依紮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上寫到“雖然我也不過這個節日,但還是想家了”,隨後她在評論中進一步的解釋稱,因爲自己是哈薩克人,所以不過春節。
這一句話,捅了馬蜂窩。
對於沉浸在征服異端文化,實現大同理想幻象當中的觀衆而言,熱依扎的言論無異於忤逆之語,實在是大逆不道。
基於“她怎麼敢不過節!”的震怒,蜂擁而至的網民淹沒了這個少數民族女演員的評論區,指責言論從民族到文化再到宗教信仰,從言行到穿着再到歷史發帖記錄,生殖器與家庭問候上下飛舞,誓要將這個已經被視爲“異端”的“敵人”羞辱到體無完膚。
有人翻出她往年的新春祝語,質疑她的“不過節”言論別有用心;有人拿她喝酒和性感照片嘲諷她“根本就不清真”;有人搬出了法律條文,以“過法定節日是公民義務”來質問熱依扎“憑什麼以爲自己有權力不過這個節日”。
還有人貼出了新疆少數民族拿着春聯笑逐顏開的圖片,以證明熱依扎說“哈薩克人不過春節”是謊言,她是在“族教捆綁”“妄圖代表自己的民族”,總之十惡不赦。
當然,指責聲中也不乏比較溫和的聲音,這部分人只是表示,熱依扎不過節就不過節吧,但在別人過節的時候說自己不過節,顯然是不尊重他人,太矯情了。
網民們上一次這麼幹,還是在國慶大閱兵的時,指責范瑋琪“全國人民都在歡歡喜喜的慶祝閱兵儀式,你憑什麼在微博曬娃?不尊重人!”
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打擊,熱依扎明顯是懵逼的,在嘗試瞭解釋未果後,不堪辱罵的她選擇了逃避,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經過了這樣的洗禮,熱依扎或許能多少體會到一點縈繞在故鄉同胞心頭的那種恐懼了,坦誠的說出自己的民俗文化與主體民族的文化習俗有差異這種傻事,她應該再也不敢了。
旌旗十萬斬胡姬,膽敢不過節的,雖遠必誅。2018年的農曆新年,愛國的網民們通過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討伐,捍衛了春節作爲全國性節日的地位,讓這個節日成爲了全國人民“不敢不過”的偉大日子。
可喜可賀。
這時候,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新疆那些手捧着春聯“慶祝春節”的少數民族同胞,是不是發現他們的笑容變得更加燦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