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敗光幾十億,一個國企地產平臺老總的自白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前段時間,子姨一個朋友離婚了。
人到中年,子姨身邊朋友別說離婚了,二離的都不少。所以我也沒在意,跟他開玩笑說終於自由了。結果他乘機給我倒了一肚子苦水:
我這是假離婚,不是真離!
他是一家地方國企地產平臺的總經理,離婚是爲了切割。因爲公司背上了鉅額債務,正陷入絕境。他,和自己投進去的家底,可能都得完了。
過去幾年,他自己國企平臺旗下幾個項目,要麼是商業,要麼在杭州遠郊,要麼在環杭。賣的最好的一個項目,也沒有到總貨值的一半。
平臺和項目都窮盡了融資辦法。他自己還墊進項目不少資金,最難的時候,甚至要員工去銀行套錢給公司用。
他給我覆盤了下公司這幾年的得失,以下是他的自述。
1
回顧我在公司的這幾年,雖然市場下行原因很大,但顯然企業管理的問題更大。
比如公司在杭州市中心的一個商業項目。2018年拿的地,項目當時花了4000萬做地下與地鐵的聯通。
當時杭州市場火到核心大平層一房難求。但這個項目入市時間拖了兩年,一直拖到市場下來,商業大平層賣不動了。但這時,該降價也不降價,項目截止到目前也沒賣出去一半。
剩下的房子,都被公司抵押出去了。
另外一個環杭項目。拿地時承諾要建回遷房,項目就先蓋了回遷房,等要賣住宅時,市場又下行了。整個策略和節點全踩空了。
當時企業的高層真是太樂觀,時間都錯過了。幾個月時間:
就是另一片天地。
2
公司的國企病很重。說好了5點下班,他們分分鐘鐘不想等,5點就全走光了。
像很多國企一樣,我們公司一半都是關係戶。需要招人時,他們就會推薦人。只有一個部門是純粹的,沒有關係戶,那就是營銷部:
因爲營銷乾的都是苦差事。
這麼大一家國企,一直沒有數據化,沒有總結,沒有指標節點。
去年一年,公司環杭項目都沒賣幾套。項目之前用“白戶”撬動流水的路子,也堵上了,資金鍊就崩掉了。
“白戶”操作很多杭州營銷人都懂。比如,100萬的房子,2成首付的話,開發商先把首付20萬,通過第三方公司打給:
白戶購房者。
“白戶購房者”通過買房形式,再把20萬打到公司賬戶。房子網籤後,銀行放款,項目公司就可以拿到80萬。“白戶購房者”和中介也會各自獲取一部分佣金。
這些“白戶”可能是當地農民,最多的是雲貴川農民。因爲有的雲貴川農民,一輩子可能也不出大山,他們無所謂“官司”和信用。
開發商用20萬的流水從銀行套出了80萬,資金的流量就有了。
把“白戶”操作做成產業鏈的重災區,就是嘉興了。國企性質問題,用白戶撬流水的單子算少的,民企更猖獗。
中間環節很多都是上海過來的一批人。這已經在當地形成產業鏈,它的產業鏈化已經不是見到的這些所謂檯面的代理公司,下游還有好幾層。
白戶產業鏈非常惡劣,沒有環節是無辜的。
這個錢從開發商滾出去,再滾回來,開發商肯定是其中一環。但沒有銀行的配合,貸款也辦不下來。因爲銀行放貸之前,他們要問客戶是不是買房子,爲什麼買房子這些基本情況,畢竟如果流水和社保都沒有的話:
審覈就沒辦法通過。
3
這個客戶本身不是真正的來買房子。就是用他的名字配合一下籤個合同,這個量做很大的話,銀行的呆賬就很難看。
銀行呆賬的話,銀行會催購房者。催不下來就會有起訴,因爲期房開發商有擔保責任,銀行會起訴開發商,讓他退還這筆錢。
這個週期下來,政府知道得很清楚。但現在他們也不能做很多事情,只能把開發商先穩住,不然的話問題會更大。
最近這種白戶操作基本停了,銀行也開始收緊了。
像環杭這些項目,很多人都是爲利益而來。但有些人是真的被騙來買房的。
子姨的好朋友鐵頭功社2019年就寫過《杭州房產中介自述:和我們比,PUA是渣渣》,揭露環杭房產代理商,用各種套路把杭州打工人騙到海寧買房的卑鄙手段。後來這篇文章被很多平臺刪除,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對話框發送“海寧”自取。
不幸的是,這樣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前幾天,浙江經視看地產做過報道,在浙江平湖,李女士在社交軟件上認識一位男士,聊得挺好。一個月之後,這位男士以談戀愛的名義送她一套房子,名字寫她的:
首付不用她付,後面的貸款也不用她還。
但辦了貸款後,他各種理由不見面,也不還貸款。直到上週,這位男士跟她坦白,首付他根本沒付,所有的都是他開發商朋友去操作的:
首付款是開發商自己出的,貸款是在郵儲銀行平湖支行貸的。
貸款時,銀行人員什麼都沒說,而且還一直催促她簽字。
李女士說,不想讓爸媽知道,爸媽年齡大了,知道我被騙的話肯定會傷心的。
我看過的項目裏,還有兩個印象特別深刻的案例。
前兩年時,一對剛畢業的小夫妻被騙到環杭買房子。他們結婚要買房,但實在太窮了,就被中介騙到了環杭。
買房後,做土木工程的男生失業了。女生打着三份工,他們就經常去售樓處哭。
還有一位中年人,牙齒到掉光了,在那裏維權。真的很辛苦很慘。
從道德角度看,中介就不該把這些最傳統的底層人,騙到這裏買房。從項目角度看,房子賣不動就去找中介賣。但中間渠道商是不管的,如果他不動歪腦子、走偏門就賺不了錢。
這批中介很多沒文化,又在社會底層。他們有了工作,但卻是去騙人的。
這些都是悲劇。
還有很多事情也覺得唏噓。有一次拿地,地塊是政府政府收回去。改了土地性質和容積率,再重新拿來拍的。
政府收回去的時候,房子其實已經蓋好了。
真的是炸掉重新拍啊。
另外一件讓我感慨頗多的,是有一天看到我朋友的房子被拍賣。這位朋友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法拍鏈接,說:
這是我的房子,歡迎大家來拍。
以前很好的時候,大家都很有夢想,感覺能實現自我價值。但這一波過來後,都發現家庭是最核心的,以前最普通最容易忽視的那一面,反而最值得。
4
如果要我反省的話,從拿地成本、地段,整個營銷打法,包括市場節點、找誰做分銷,建團隊,主要的營銷負責人是誰,這些都是可以變的。
不同於住宅純粹靠天喫飯,商業項目,特別是對資金要有要求的項目,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財稅、法務、建築、設計、物業、管理整套東西都要懂。
但另外看,我認爲我們這種國企平臺公司就不應該來做地產。以前是拿塊地就能賺錢,現在不是了。
有些集團公司這個項目虧了,另外一個項目賺錢可以騰挪一下。但我們國企平臺所有項目都是虧的,房價幾乎腰斬。
沒有國企的命,卻有國企的病,其實已經沒有機會了。
現在,我這條鏈上的人已經被全拔掉了。集團層級的人全部分流到項目,只剩下辦公室和財務還有幾個人,只剩下框架搭在那裏。
在國企幹了這幾年,我現在不僅是傾家蕩產,還隨時有進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