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GDP造假史

在20世紀的國際史中,蘇聯以計劃經濟之名,書寫了一部獨特的經濟史詩,其中的一大“亮點”,莫過於它的GDP造假史。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在20世紀的國際史中,蘇聯以計劃經濟之名,書寫了一部獨特的經濟史詩,其中的一大“亮點”,莫過於它的GDP造假史。

在蘇聯,統計數字一直都不僅僅是經濟的尺度,更是意識形態的武器,是統治者展示其政績的“藝術品”。

蘇聯經濟學家們,不斷地制定着五年計劃並不斷勝利,但這一切最終被證明其實只是大家都相信的一場表演罷了。

蘇聯的經濟統計,一直是一個謎。1957年,赫魯曉夫在莫斯科的紅場上,意氣風發地向全世界宣佈:“二十年後,我們的生產總值將超過美國!”這話說得擲地有聲,彷彿蘇聯的工廠已經加足馬力,即將碾碎資本主義世界。

file

然而,在蘇聯的經濟體系裏,GDP並不是市場決定的產物,而是計劃經濟的數字拼圖遊戲罷了。

其實,計劃經濟的運作邏輯很簡單:政府制定產量目標,各級官員層層分解,工廠、農場則必須完成,甚至超額完成。至於這些數字如何得出,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計劃經濟的問題就在於此——它幾乎是天然地在鼓勵地方造假。因爲地方只需要超額完成任務就會得到嘉獎。儘管上級會再三敦促不得造假,但這種督促往往生效甚微。

比如,某拖拉機廠被要求每年生產1000臺拖拉機,但如果工廠發現自己完不成目標,聰明的官員會迅速找到一個辦法——讓每臺拖拉機的重量翻倍。這樣,雖然生產數量未達標,但“產出”卻驚人地增長。

img

統計部門一看,鋼鐵消耗增加了,工業產值也隨之上揚,GDP曲線又一次完美上升。至於這些拖拉機能否運轉,是否有人使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農業領域的“創新”更是層出不窮。

1958年,蘇聯政府要求各地糧食產量大幅增長,於是各地官員紛紛向上級報喜,謊報收成。赫魯曉夫聽後大喜,甚至提出要向美國出口糧食。但到了秋天,蘇聯的農民卻在現實的饑荒中掙扎。

由於數字虛高,政府按照“富足”的數據徵收糧食,導致基層糧倉被掏空,農民們不僅沒有餘糧,反而被強制貢獻“超額產出”。最終,這場數據上的勝利變成了現實中的慘劇,蘇聯不得不低調地向美國購買小麥,以填補統計數字無法填補的現實。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GDP統計已經發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技術高超”。

這位領導人深諳“紙面繁榮”的重要性,因此要求經濟學家們確保蘇聯的增長曲線永遠向上。蘇聯政府的經濟報告中,每一個五年計劃都圓滿完成,每一個行業都欣欣向榮,唯一的問題是,這些繁榮的數據和人民的生活現實毫無關係。

image

在蘇聯的統計學邏輯裏,經濟增長並不取決於實際需求,而是取決於計劃目標。例如,某年蘇聯的玻璃產量目標是100萬噸,但工廠發現,若以重量計算,生產厚玻璃比薄玻璃更容易完成任務,於是全國各地都開始製造超厚玻璃。

結果,蘇聯的玻璃庫存暴增,但能用來做窗戶的玻璃卻嚴重短缺。類似的情況在水泥、鋼鐵、煤炭等行業屢見不鮮。官方統計數字蒸蒸日上,而現實世界卻充滿了荒謬的短缺——蘇聯人在數據裏“富裕”得驚人,但在商店裏,買塊肥皂都是一種奢侈。

勃列日涅夫時代還有一個獨特的“創新”:國防GDP。

由於軍工產業是蘇聯的重中之重,政府想出一個絕妙的方法,讓經濟數據看起來更加光鮮——把軍工開支算進GDP,並且以極其誇張的方式進行估算。比如,一架造價500萬美元的戰鬥機,在蘇聯統計中可能會被算作“等價於20架美國戰鬥機的價值”,因爲“蘇聯製造的質量更好,戰鬥力更強”。

如此一來,蘇聯的GDP數據瞬間膨脹,整個過程堪稱一場精妙的統計魔術。

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的GDP造假體系已經搖搖欲墜。

1985年,蘇聯官方數據顯示,國家經濟持續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然而,現實卻是商店貨架空空如也,人民不得不排長隊購買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蘇聯,實際上已經陷入了經濟危機。

現在人們總是忘記,在蘇聯解體之前,它其實已經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危機。

戈爾巴喬夫試圖通過改革來扭轉局面,但當他真正開始清理經濟數據時,才發現蘇聯的經濟早已是一座建立在謊言上的空中樓閣。

img

1987年,蘇聯政府決定進行更透明的統計,但一旦真實數據浮出水面,所有人都驚呆了——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實際上大部分是泡沫。

蘇聯的工業產能低下,農業瀕臨崩潰,軍工產業佔據了GDP的巨大比例,而民用經濟卻一片蕭條。當這一切暴露時,蘇聯人的信心也隨之崩塌。1991年,蘇聯解體,那個曾經被吹噓爲“即將超越美國”的經濟體系,最終連自己的人民都無法養活。

蘇聯的GDP造假史,荒誕而又深刻。

數據可以被篡改,數字可以被誇大,但現實終究不會被謊言永久掩蓋。在統計報表上,蘇聯曾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僅次於美國,一直都是蘇聯的宣傳語。

但在現實世界裏,蘇聯的經濟卻早已千瘡百孔,只剩下了一張張漂亮的報表和文件。紙上的繁榮或許能欺騙蘇聯人一時,但終究無法改變蘇聯的結局。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