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華好感度平均值爲-12%(外二篇)
中國數字時代本週推薦媒體: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 PRO 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亞洲協會 (Asia Society):是美國一個非營利組織,總部位於紐約,創辦宗旨是向世界傳播亞洲文化。該協會旗下設有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ASPI),經常發佈對於中國和亞洲地區的研究報告,對美國亞洲政策具有重要影響力。
一、亞洲協會:全球對華民意呈現“南北分歧”
亞洲協會近日發佈了一份全球對華好感度數據庫 (Global Public Opinion on China, GPOC)。結果發現,在將人口加權之後,全球對華好感度平均值爲 -12%,負面看法多過正面。
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好感度,紅色爲正數,即正面評價多於負面評價,藍色爲負數,好感度隨顏色深淺而變化該數據庫規模龐大,收集了自 2000 年以來的 160 多個國家的 2500 多份英語調查,以及 3000 多份其他語言的調查。之後,亞洲協會將這些數據“再編碼”整合到一份數據庫中,最後找到了許多有趣的發現。
數據庫顯示,不同區域之間對華看法迥異。通常而言,目前“全球南方”(意指發展中國家)民衆對中國往往更有好感。其中,除了中國本身,好感度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瓦努阿圖、古巴、佛得角、利比亞和塞爾維亞。俄羅斯排名前十。從區域上看,對中國最有好感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當地民衆對中國的正面評價比例普遍比負面評價高出 50%。報告稱:“中國在非洲收穫的好感並不僅僅限於精英階層,而是深入普通民衆。”
然而,並非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對中國有好感,印度、土耳其和伊朗等國家民衆對中國看法則較爲負面。
另一方面,對中國看法最負面的國家是日本,其次是芬蘭、科索沃、瑞典和丹麥。美國對中國的好感度則排在倒數第 11 位。其中,日本對中國看法長期負面,僅在 2002 和 2003 兩年好感度爲正數,其他時間均是負面評價多於正面。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一直如此。倒數第二名芬蘭、第七名澳大利亞等國則是從 2018 年開始纔對中國看法轉爲負面。美國民意是在 2012 年以後開始對中國轉變,之前基本保持中立水平。
就像美、澳、芬等國看法改變一樣,全球範圍內對中國的態度也在變化。總體而言,全球對中國好感度在 2001 年達到巔峯,正面看法超過負面 34%,之後就緩慢地持續走低。然而,在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對中國的好感度出現了暴跌,首次跌爲負數,達到 -7%。
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好感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報告表示,新冠疫情影響非常嚴重,哪怕是在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形象下降有據可查,但 GPOC 的數據庫顯示,從 2019 年到 2020 年,中國在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的淨好感度平均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中國的形象在拉美和南亞尤其受到打擊;但在中東和非洲相對不受影響,在東南亞甚至有所改善。”
二、吳國光|李文亮的“明白”與茨威格的“不明白”
近日,斯坦福大學政治學者吳國光發表了自己的最新文集《走向共產黨之後的中國:轉型八論》。10 月 12 日,《當代中國評論》刊載了這本文集的前言,之後得到了波士頓書評轉載,並添加標題“李文亮的‘明白’與茨威格的‘不明白’”。
《走向共產黨之後的中國:轉型八論》封面波士頓書評在編者按中寫到:
李文亮的“明白”與茨威格的“不明白”一樣,充滿無奈、無助與無望!在茨威格與李文亮之間,歷史走過了 100 多年,現代化從歐洲擴及全球直至遠東的“中央王國”;但歷史似乎也失去了創意,隱隱然只在重複自己。今天人們也許明白了專制政治的淫威不可挑戰,但仍然不明白爲什麼財富不足以保障繁榮、和平、權利與生命。
吳國光在前言中一開始就表示,隨着習近平實行個人高度極權的“逆轉型”治國路線,“中國的繁榮時代結束了”。對此,整個中國社會都處在一種“迷茫”的狀態。因此,作者稱:“恕我用一個外國人的名字來指稱這種留戀舊日繁華而不甘亂世來臨的心態,將之叫作‘茨威格之惑’。”
茨威格不明白,財富作爲“那個時代阻擋不測風雲的最好的牆壁”,爲什麼擋不住災難的降臨?他更不明白,經濟精英們所具有的那種“天生的商業洞察力和放眼全球的眼光”,爲什麼根本看不到,也看不清災難是如何產生並降臨的。“我以爲我已經看到了新的曙光,但實際上這只是日漸臨近的燃燒世界的戰火”——當然,他也不明白,爲什麼自己會把遠處的烈火看作新的曙光,抑或曙光可以漫燒成戰火。
之後,作者寫到了疫情初始李文亮醫生收到的訓誡書:“若固執己見、不知悔改繼續進行違法活動,將受到法律制裁,聽明白了嗎?”而李文亮醫生則無奈地寫下了“明白”二字。作者稱,這裏的“明白”二字讓他驚心動魄。
在一個強大而暴虐的專制政權下,你即使面對病毒的擴散和生命的悲劇,也不能自發採取拯救的行動,否則只能接受它的所謂法律制裁。
由此,作者表示,實際上現在的世界和兩次世界大戰之前面臨着同樣的處境。
李文亮的“明白”與茨威格的“不明白”一樣,充滿無奈、無助與無望!在茨威格與李文亮之間,歷史走過了 100 多年,現代化從歐洲擴及全球直至遠東的“中央王國”;但歷史似乎也失去了創意,隱隱然只在重複自己。今天人們也許明白了專制政治的淫威不可挑戰,但仍然不明白爲什麼財富不足以保障繁榮、和平、權利與生命。
同樣,作者在前言中也發出了類似的問題:
世界爲什麼會這樣改變?中國爲什麼會這樣倒退?爲什麼習近平不得人心卻可以得逞恣妄?中國人在無助與無望中還有什麼選擇?
作者表示,這本文集就是希望回答這些問題。
該書分成八個部分,以時間爲線索論述中國當下的“來路與前景”。
第一部分爲“論 1989 天安門”,這是因爲,在我看來,1989 年天安門的事態發展,是理解中國走向繁榮並最終在繁榮中走向“逆轉型”的歷史起點。
本書第二部分“論趙紫陽與政治改革”,內容即在於回顧和反思 1980 年代後期的政治改革。
本書第三部分即論 “中國模式”。
第四部分爲“論中共黨代會”。
中共十九大宣稱中國進入所謂習近平“新時代”。論習近平“新時代”即是本書第五部分的主題。
第六部分爲“論政治轉型”——這可以說是本書的總主題,也是我至遲自 1986 年起即投身其中的畢生努力的目標。這裏的 12 篇文章,前七篇不妨認爲是對中國政治轉型的總體論述,後五篇則是對習近平新極權時代下中國政治轉型形勢與戰略的新思考。
第七部分爲“論歷史經驗”,收入 10 篇文章,大體按所論主題的歷史順序排列。其中,頭兩篇討論 “中國民族主義的多重悖論”和“大一統的歷史迷思”,都涉及 nation-building(民族建設)與 state-building(國家建構)的宏觀問題……
第八部分以“論觀念更新”爲題似乎並不準確,但大體概括了這一部分不同主題的九篇文章的共同性,那就是討論人們的認知對於中國轉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認知能力對於轉型的必要性。
三、維權網:十一月中國新增42名良心犯
公民維權志願者聯網組織維權網於11月30日發佈了十一月《中國大陸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月度報告》。根據該報告,維權網上期名錄中的42人已被刑滿釋放或取保獲釋。並獲悉有羈押7人被判刑,9人獄中有新動態。同時,本期新增被刑事拘留3人以及39人被判刑,共計42人。被捕的主要原因是香港民主人士遭“國安法”迫害,維權上訪,參加宗教活動,以及參加民主人權活動等。
1、本月獲悉上期名錄中刑滿釋放及取保獲釋的42人的名單:
陳海霞、陳氣、陳豔紅、達日(藏)、杜豔紅、
馮蘊青、高明潔、耿家峯、何麗霞、 賈建懷、
金曉梅、白寶華、李保蘭、李德標、 李慧、
劉長福、劉成伍、劉金萍、龍有時、 羅旭、
馬同欣、潘玉峯、嘎瑪桑珠(藏)、王紅霞、王楣泓、
吳旭欽、夏霖、楊淑君、殷寶合、餘光河、
袁志強、贊查(藏)、張瑞君、張英玲、趙恆德、
周豔波、丁乾、段志生、那粉瓊、王剛、
易惠軍、姚靜嬌、
2、羈押人員7人被判刑:
10年:戴耀廷、
7年6個月:王一飛
6年9個月:餘慧明、
5年7個月:伍健偉、
4年8個月:黃之鋒、
4年2個月:毛孟靜、
2年9個月:全世欣、
3、被刑事拘留3人:
趙雅靜、李原風、佔友超、
4、本期新增被判刑的39人名單:
10年:康淑梅、
7年6個月:孫文田、
7年3個月:吳政亨、
7年:何桂藍、朱繼雨、郭長鎖、
6年9個月:區諾軒、梁國雄、
5年6個月:曾秀瓊、
5年:孫健、田玉傑、
4年6個月:謝國芬、
4年:黃濡紅、胡輝、田麗平、李利珍、
3年9個月:孫彩豔、
3年6個月:張嘏、魏淑燕、劉旭、張傳文、趙穎、張忠、
3年:王曉菁、張成豔、鄭小華、
2年10個月:談靜、
2年6個月:孫曉明、劉本芝、申玉國、王磊、李鵬、
2年:張雅明、張桃鳳、
1年10個月:路連義、
1年6個月:馮吉春、
1年3個月:張毓真、
1年:劉建恆、劉文萍、
截止發稿爲止,中國目前共有1656名在押政治犯、良心犯。其中,死緩11人,無期徒刑18人,有期徒刑1392人,刑期不明24人,羈押未判235人,另有大量人員 “被精神病” 和強迫失蹤並未完全記錄在內。
每位政治犯、良心犯的被捕原因詳情請訪問維權網:《維權網:中國大陸在押政治犯、良心犯月度報告(2024年11月30日)第110期(共1656人)》
此外,我們還需要關注的有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通訊對於中國勞工權利的追蹤報道。十月份中國發生了安全事故0起,工人集體行動156起,工人求助56起。
相關內容
- “熱錢”淨流出創單月新高中國救市“組合拳”成外資提款機?
- 中國大幅放寬過境免籤政策專家:要達經濟效益前須先解決安全疑慮
- 《中國製造2025》十年收官,名亡實存?
- 2024年:失業問題繼續困擾中國青年
- 中國人的下沉年代:破產的城市精英與失敗的人生重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