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信息發佈不能被壟斷

一場嚴重突發事件的爆發,引發了對後續應對措施的深思。這在當前及未來,將持續考驗着各界人士,包括那些直接應對事件的政府部門,以及迅速趕往現場報道的新聞工作者。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 PRO 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一場嚴重突發事件的爆發,引發了對後續應對措施的深思。這在當前及未來,將持續考驗着各界人士,包括那些直接應對事件的政府部門,以及迅速趕往現場報道的新聞工作者。

根據自2024年11月1日起實施的《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八條的規定:“我國要完善突發事件新聞採訪報道機制。相關人民政府和部門需做好新聞媒體的服務與引導,支持媒體進行採訪報道和輿論監督。”

在閱讀尤瓦爾·赫拉利的《智人之上》時,我們發現“信息”一詞頻繁出現。赫拉利對“盲目樂觀的信息觀”進行了批判。

信息作爲一種日益重要的資源,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權力的覬覦和掌控。在突發事件中,即便是社會事件而非政治事件,信息的發佈和傳播也可能被壟斷。公衆所看到的內容,並不僅僅取決於技術進步和媒體多樣性,還受到權力意志的左右。

權力的覬覦無可厚非,但關鍵在於如何遏制這種壟斷。

羅納德·里根在構建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時曾宣稱:“極權主義的巨人將被微芯片的大衛擊敗”“信息是現代社會的空氣……它能越過帶刺的電網,越過佈滿陷阱的邊界。電子束如同微風,穿越鐵幕如同穿越蕾絲。”然而,里根忽視了信息源頭的控制。這種過於自信的浪漫言辭和美好願景,顯然是過於樂觀了。他在柏林牆倒塌時發表了這一自信演講。

實體牆體的倒塌相對容易,但赫拉利提到的“硅基鐵幕”則不同。

奧巴馬在二十年後對此有所反思:“我認爲,信息流通越自由,社會就越強大。”

信息技術的進步,並不必然帶來新聞或社會的進步,有時甚至相反。赫拉利以納粹德國爲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德國科技先進,但當技術落入戈培爾之手,便導致了災難。

如果官方成爲信息的唯一或權威出口,那麼這種信息就值得懷疑,因爲壟斷本身就意味着不客觀,意味着單方面的利益。

信息需要“交流”而非“單向傳輸”。對單一來源信息的盲目信任,是天真信息觀的體現。這種觀念的泛濫,比信息匱乏更爲可怕。

同樣,如果一家媒體僅按官方指示行事,而非遵循新聞邏輯進行獨立採訪,其調查結果也應受到質疑。

特朗普遇刺事件成爲全球頭條,各大媒體如CNN、福克斯等競相報道,而非由特勤局單方面發佈信息。這種互動印證的信息生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生動完整的新聞事件。

對普通民衆而言,爭取權利和自由,很大程度上就是爭取信息的知情權、發佈權和傳播權。

近期,中國記協公衆號也發文強調:“突發事件應對是一項系統工程,信息發佈、採訪報道和輿論監督至關重要。在網絡社會中,公衆對信息透明度的要求提高,對虛假信息的容忍度降低。”

一個國家民衆在類似事件中能獲取多少真實信息,這也是衡量該國文明和自由程度的一個標準。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