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覈查在姜萍事件中如何遇阻?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file

阿里達摩院對數學競賽的說明,是一份精心措辭的公關文書。它對王閏秋與姜萍的初賽情況,作了極其圓滑的描述。這一極簡且世故的描述,主要是勉強填充那塊該死的輿情拼圖,而非裨益信息對稱,它再次拋棄了本應提供恰當事實的義務。

就姜萍事件的輿論源頭來說,達摩院是始作俑者。沒有達摩院就沒有數學偶像姜萍的“社死”急行軍,就沒有“天才少女”的急速流行與強烈質疑。但隨着央視人日接收這一典型的宣傳操作,漣水中專、地方政府甚至更高層級的輿論管理部門也被捲入。

達摩院確認姜萍初賽的違規後,當初的質疑者除了向反對質疑的人投以輕蔑的眼神,批量投擲誅心之論,還對媒體口誅筆伐,列舉數個月前它們的正能量報道,譴責它們沒有盡到覈查之責,沒能揭批真相,以致於讓豎子成名,欺名盜世。

新聞覈查是新聞機構的核心能力,也是新聞媒體的核心業務,是建立新聞專業主義的重中之重。有新聞覈查資格的媒體不一定是新聞媒體,也可能是宣傳媒體;有新聞覈查能力的新聞媒體也不一定能實現覈查目標,觀察輿論場動向時,此間區別不可不察。

姜萍事件蔓延四個多月來,其包含的兩大輿論主基調有二:一是“天才少女的數學夢”,二是“造假團隊的女工具人”。這兩大輿論基調成型於6月份,鬥爭並僵持於第三季度,後期的輿論走勢變化不大,維持了早先塑造的輿論爭鋒態勢。

因爲無力劃分宣傳與新聞,宣傳媒體與新聞媒體的差異也很難被公衆識別或標記。這種情況下,泛泛地譴責“媒體未作覈查”,怒火所指就缺少精度。若觀察姜萍事件的輿論全貌,即能發現宣傳類媒體的引導之效,及新聞人記者努力覈查卻遇阻的惡果。

姜萍的板書視頻是達摩院向輿論場釋放的第一批公關物料,媒體隨即準備介入,但奇怪的是,只有央視等個別央媒獲得了採訪核心當事人的權利。但對央視董倩他們來說,宣傳造勢是任務,向他們索取事實覈查,無異於緣木求魚。

央視人日這些央媒最早設定了“天才少女”的議程主題,海量的抖快自媒體賬號隨即選摘信息碎片,開始夜以繼日的加工,並藉助算法實現病毒式傳播。這是姜萍享受最強烈光環的時段,那些想要做事實覈查的市場化媒體隨即跟進,但這些真正的記者發現了障礙。

阿里達摩院6月份時對記者求證式的採訪請求,表面上說可以,實際上是拒絕。也就是說,達摩院作爲姜萍事件中三大主要信息源,從始至終沒有接受過任何一家稱得上是新聞媒體的採訪。反觀輿論進程,達摩院實際上是輿論封堵的“三劍客”之一。

在察覺達摩院的虛與委蛇後,抱着覈實意圖的外省新聞記者(江蘇省內媒體在事實覈查上毫無建樹,這與該省媒體不報道重大新聞的現狀相匹配)掉轉方向,趕到姜萍老家村子,試圖從這裏尋求突破。可是,等待他們的同樣是早有準備的信息壁壘。

姜萍父母是本次事件中三大信息源之二,可他們在第一時間被轉移,爲的就是躲避非宣傳類媒體的記者。姜萍父親一度混雜在村民當中,直到被記者認出後徹底藏匿起來。事實覈查在姜萍老家也沒有收穫,抱着求證之心的記者只能退而求其次。

這個“次”,就是試圖還原姜萍在家鄉的成長曆程。不出所料,姜萍曾就學的小學和中學,也都竭力躲避新聞記者的探尋。也就是說,在泛泛可稱之爲信息源之二的姜萍老家,無論父母、還是小學初中老師,都表現出震耳欲聾的沉默,一致對外抗拒求證舉動。

漣水文旅也以誇張手法去接姜萍走紅帶來的潑天流量,這是當地政府介入姜萍輿情的明證。而漣水中專在完成對央視的接待任務後,在大門口就設置了森嚴門禁。可以說,作爲姜萍事件的信息源之三,當地政府與中專都拒新聞覈查於千里之外。

一如前述,在論斷姜萍事件中事實覈查如何如何時,首先要知道宣傳機構與新聞媒體的區別,不是所有叫作媒體的都有事實覈查的資格、動力與能力。同樣是“媒體”,對新聞、對新聞覈查的態度迥異。其次要了解三大信息源所行的堅壁清野策略,困住了覈查之力。

阿里達摩院及漣水當地嚴格控制核心當事人姜萍、王閏秋對外發聲的渠道,嚴格限制在央視等個別央媒,然後再以“準備決賽”爲名隔絕於其他新聞媒體。在當時看,或是爲了引導輿論,但若以11月3日的達摩院說明往前看,似乎更加微妙。

整個6月份,志在事實覈查的新聞記者發現,他們被全面封堵在三大信息源之外。而它們之所以嚴防死守,有一個輿論動態值得注意,亦即央媒+社媒掀動的正面宣傳姜萍逆襲的輿論,同時激活了數個焦點話題,讓輿論降溫變得比輿論引導更緊要。

在讚賞姜萍的浩大輿論中,不算質疑者在內,就是在姜萍的支持者那邊,也激發了一些混合類型的反思主題,這些問題意識借輿論熱度而高漲。如教育體系對天才的疏忽、中專教育得失、疑似貧困的姜萍家,這些主題的發散在某種程度上消解了典型報道的初衷。

假設阿里達摩院沒有從一開始察覺王姜組合的違規,漣水中專對此也不知情,只是被動接受宣傳出鏡任務。及,漣水上下對新聞類媒體記者的警惕,對覈查式採訪的堅決迴避,主要是爲了於降低熱度的防範措施,但也足見封堵之高效。

任何想要譴責新聞媒體在姜萍事件中核查缺位的人,都該瞭解6月份的漣水,是如何應急建立全面的信息壁壘,將所有核心當事人(王、姜)、次級當事人(父母)、外圍當事人(老師)全部納入信息封鎖陣線,再努力的求證也會碰壁。

姜萍事件本質上是一次私密的作弊計劃,被物色爲公關物料後,一步步被迫公開化,然後正能量敘事中遭遇反轉的宣傳事故。考慮到姜萍事件的輿論意義大過其實際意義,民營及官方從鎖閉信息源頭入手,拒斥事實覈查,節制輿論強度,令人印象深刻。

因爲阿里達摩院、漣水中專及當地政府、姜萍父母有着一致的利益,所以在可能遇到新聞覈查的衝擊下,三者結成渾然一體的同盟,能夠以一致的決心,最大可能地截斷信息流。從這個角度,姜萍事件提供了在縣級規模上控制輿論的生動版本。

對於多點分佈的信息源,只要在利益上有統一的訴求,就很容易結成信息攻守同盟,實現對輿論的調控。姜萍事件的輿情狀況,從一開始以正面宣傳爲主的輿論引導,發展到後來以降低信息量的輿論降溫,可能都爲類似的輿論接化發作了示範。

有些人批評,爲何記者採訪時不帶着數學老師去核查?這是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外行看法,透露出樸素而純真的質疑心態,叫人不忍心戳破。其實,媒體偶然接近過權威覈查的時刻,那就是王閏秋導師、數學教授盧殿臣受訪讚賞姜萍,但他很快收聲隱遁,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實際上,姜萍事件發生後,漣水彙集了國內所有能做新聞覈查、也抱着求證目標趕赴當地的新聞記者。但在這個小小的蘇北城鄉,這些記者頻繁敲門而頻頻受挫,受制於嚴陣以待的信息壁壘,最後只能無功而返。再來責備新聞界無人,新聞記者未盡覈查之力,着實理太偏。

【引用圖已經藝術家禿頭倔人授權】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