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憤”時代,普通人如何自處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上海警方通報了一起案件,昨晚有人持刀傷害18人,其中三人死亡。警方在通報中說,他“來滬泄憤實施上述行爲”。
和最近發生在其他地區的幾起類似事件相比,上海警方的通報非常及時,也有一些有效信息,這是值得肯定的。
這種“純粹暴力”事件毫無疑問應該譴責,但是譴責之後也有一些無力感。
下午和朋友聊到此事,共識是以後一切小心,避免刺激他人,這樣似乎可以獲得一些安全感。
認真思考,我知道這是掩耳盜鈴,真的發生在自己周邊,估計也會和上海超市的老人一樣驚慌失措。
而且我也認爲,這種“自保意識”其實在整體上增加而不是減少了這種惡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如果大家都更加愛惜自己,不去沾惹危險,也就意味着更少關注公共事務,這會加重業已存在的冷漠。
我看到一個傳言,兇手以前在外地打工,老闆拖欠三四萬工資。他查詢到老闆到了上海,就過來討債。到上海後始終無法見到那位老闆,自己錢花光,連手機都賣了。
如果這是真的,這種“泄憤”也就有一點邏輯性。他是陷入了絕境,而無法理解、消化這種絕境,選擇去傷害無辜者。
這樣講絕非爲他辯護,他當然應該也會受到懲罰,百分百死刑了。但是,去了解“爲什麼如此”仍然是有意義的。
如果這個社會能有救助機構,在人陷入困境時能夠幫一把,是否能夠減少一點類似案件發生的可能性?
如今類似事件發生,公衆都很難知道兇手的狀況和動機。這是一種雙重懲罰:法律會審判他,而他的聲音也不會被社會聽到。
但是這種懲罰對減少案件發生並沒有益處,至少數據上看是如此。過去幾個月,“報復社會”的案件已經發生多起,但是都是極簡短的通報,相關討論很少。
“我不想知道原因,給我殺了他們,統統槍斃”,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心聲。很可惜,這樣的聲音多了,類似案件也會增多,因爲社會的戾氣在上升。
我能想到的辦法,是增加社會聯結。更多的救助渠道,更多的溝通機制,讓人能夠說話和表達,如果有足夠多的“言語泄憤”,也許會好一點?
早上書店羣討論問題,陷入爭論。一方說對方是“法西斯”,而另一方則回應“你要下地獄”。這是有文化的泄憤。這種發言是不對的,但是也許說出來會好一點。
嘗試去理解他人的命運,多去傾聽,除此之外,我想象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光是恨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已經有太多恨了。
相關內容
- “他死了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了”:無差別殺人的背後
- “獻忠”式襲擊一起接着一起,“藍底白字”的官方通報已無法安撫中國公衆的不滿
- 上海沃爾瑪隨機砍人的事情,要看到一些教訓
- 2024年,那些被查處的“法梟”①
- 雷軍前手下被「遠洋捕撈」弄死,檢察院都攔不住,中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