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同學:當多元性別青年初入大學校園
免責聲明: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又是一年開學季。在擺脫了高中的高強度學習後,大學中更重要的,或許是探索生命的邊際、尋覓生活的意義。對於多元性別同學來說,這個過程可能更加複雜。新生活充滿了驚喜、樂趣、希望,也可能會出現挑戰、壓力、困境。Purple構想了一些多元性別新生可能出現的困惑,收集了社羣夥伴們的想法與回答,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剛剛進入大學,我應該如何發現社羣同伴?
社會調查數據發現,多元性別人羣在總人口中的佔比並不低,如果再算上“盟友”,我們的夥伴就更多了。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社羣”的意義是什麼(不展開),小軟件上認識的人大多不算此類,不過這可以給我們更多認識周邊社羣同伴的機會。更推薦的是,我們需要主動尋找切實關心性/別議題的同伴:
可以利用各類搜索引擎,瞭解本校、本地的社羣組織,主動參與線上線下活動,甚至去做志願者、實習生;可以認識一些高年級的多元性別同學,通過ta們認識更多社羣夥伴。一二線城市很多有專門的性別友善空間,如酒吧、夜店、書店等,也有很多組織或小組在組織線下活動和聚會。你也可以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佩戴彩虹徽章、在電腦上貼上彩虹貼紙或使用其它彩虹周邊,可能會意外收穫社羣夥伴哦!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一些高校環境裏,彩虹旗或別的旗幟類物品可能被歸爲“宣傳品”,在校園裏揮舞、發放彩虹旗可能會給你帶來麻煩,一定要優先考慮保護好自己喔!
多元性別社羣的發展仍然存在羣體和地區上的差異,很多線下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和“性少數中的性多數”(男同)。對於跨性別者、無性戀者等社羣中的“少數”,以及三四線城市或更偏遠地區的夥伴,相關的信息資源和活動資源可能會更稀缺。但互聯網的發展讓一些資源更容易獲取,在微信公衆號、豆瓣、小紅書等平臺上你都能找到相關的社羣渠道。
無論何時都要記得,一定要優先保護好自己。你是驕傲、堅定而自由的,相似的人總會相遇,理解和陪伴終會到來。
也歡迎大家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原文報名成爲Purple的一員!
我應該向自己的室友或其他身邊人出櫃嗎?可以講述一下原因嗎?
出櫃是指向ta人公開自己的多元性別身份,出櫃可以給別人瞭解自己的機會,讓我們在真誠的基礎上與ta人建立關係。但出櫃不是多元性別者的義務,也無法一次性完成,我們爲此感到緊張、困擾、害怕都是正常的;遇到不友好的人,也絕對不是我們的錯。出櫃有可能帶來歧視、排斥或暴力等風險,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出櫃的時機和方式,優先保障自己的安全和舒適。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關係親疏、對方可能的接受程度、安全因素、支持系統等方面進行考慮。在出櫃前,就先做好試探和鋪墊工作,例如通過試探的方式瞭解對方對多元性別人羣的瞭解和接納程度,通過自我表達間接傳遞信息等,也可以通過向你計劃出櫃的範圍的人多分享和擴散性少數者個體的故事、事例以及有可靠背書的科普來進行鋪墊;同時,也需要衡量自己是否有一定的支持系統,例如有沒有能夠支持自己的朋友和社羣夥伴,可以先結識一些校內或本地的社羣夥伴,關注當地的多元性別社羣小組/組織,確保如果需要求助可以獲得支持。
如果你身邊的人不夠友善,不能以平等、包容的態度對待多元性別羣體,也不必恐慌。你完全可以不出櫃、暫時以更安全的方式與ta們相處,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慢慢尋找更安全、更友善的環境。
在具體出櫃時,可以考慮採用不同的方式。有可能是主動、坦誠地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可能是不主動分享但也不迴避。出櫃也可以用不那麼鄭重其事的方式,不一定要用自我標識的方式嚴肅地陳述,可以是開玩笑、可以是單純地講述自己的故事或者困擾。
在出櫃後,你的人際關係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可能與一些人更親近,可能與一些人更疏遠,甚至可能遭遇更多歧視(例如網上流傳着將多元性別身份作爲獎學金評選、保研等環節的舉報材料的故事)。在向一些人出櫃後,也很可能會被ta們告訴更多人。現實情況會複雜得多,我們需要針對具體情況謹慎處理。但無論如何,請記住你永遠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一切,社羣會與你同在,如果需要尋求幫助,可以聯繫身邊的朋友、社羣或多元性別公益機構求助。
更多討論歡迎參考:《彩虹青年自我探索 | 出櫃》
當有別的同學向我出櫃了我該如何應對?
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便是按照 ta 期望的方式對待 ta。在此原則之下,如果對方是公開出櫃,或許這在當下並不是一件需要特殊對待的事情,平常心萬歲!如果對方是私下向你出櫃,證明你是非常值得 ta 信任的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並好好珍惜這份信任。當然,如果對方仍然在探索自己的多元性別身份,或因此感到煩惱,我們便需要在知覺和考慮自己的能力的前提下,給對方更多的包容或提供一些支持。最後,引介 ta 到一些社羣也是不錯的做法。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如果對方只是比較信賴你且只向你出櫃並表達了保密的希望,那麼無論如何也不能去爆櫃別人(outing)即未得到對方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把對方性少數者的身份轉告ta人或肆意公開。即使我們自己對於公開出櫃的態度比較開放也不可以替對方做主,畢竟,是否出櫃,何時何地向何人出櫃都應該完全由本人來決定。
我很畏懼在如今的校園環境、社會氛圍下暴露自己的多元性別身份,這是對的嗎?
朋友,你的任何感受都是完全合理的,這不會是你的錯,是這個社會做得還遠遠不夠。除了多元性別身份,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祕密和不爲人知的特徵,我們都可以自由地選擇是否告訴ta人、告訴哪些人。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無論是心理上的,還是其它方面。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出櫃的風險,你的出櫃對象應該是你覺得會支持你以及你信任的人,你可能決定現在不是出櫃的最好時機,這也沒關係。當然,有時候我們也要看到出櫃的好處,如果需要,你可以尋求社羣組織提供包容性空間,給予你探索自我以及與ta人建立關係的機會。
在軍訓過程中,我因自身的性別氣質受到霸凌和指責,應該如何去應對呢?
軍訓本身就是制度化的霸凌,而它對多元性別者而言往往意味着更嚴重的暴力。提前瞭解和準備有助於我們克服對它的恐懼。我們可以熟悉一下錄音/拍照錄像一類的操作,在有相關交涉或者遭受不公時方便留下證據;同理,這段時間的聊天記錄也不要輕易刪除。
此外,身邊同學的支持會帶來很多力量。雖然大家是剛認識可能還不熟悉,但只要有一兩個能理解自己的小夥伴,都會在遭受傷害時帶來最及時的鼓舞和寬慰。即使身邊缺少朋友,也要儘量保證在線上及時向可以信任的人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當然,在軍訓的語境下,學校也是可以嘗試求助的一方。比如可以找輔導員(之類的角色)溝通來促成教官公平對待。直接激怒教官可能會有即時的後果,但一般而言他們無法越過學校對學生有持續的處置。如果覺得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可以依學校流程進行反映,可能的話也告知監護人,如果他們足夠清醒和堅定地支持我們,或許在與學校交涉方面也能幫上忙。
另外,不論學校在這類事情上有多麼值得指望,都可以找關注相關議題的社羣訴說遭遇,傳遞證據。全宇宙都關心我們的存在。如果我們的遭遇造成了創傷,可以尋找性別友善的心理諮詢/治療。
說了這麼多,最想強調的還是,我們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要照顧好它。如果當前的精神狀態並不適合“正常地”完成軍訓, 不要顧忌找別的辦法。“半訓”、退課明年再來(到那時自己大概率會有更多資源和更強大的內心)都可以爭取。和身邊的大多數人步調不一致並沒有任何問題,而總有人試圖讓我們害怕這種情況、以之爲羞恥(軍訓內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無非是一種統治術罷了。
p.s. 這個網站https\://rle.wiki/彙總了給跨性別朋友的大學指南,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單列了軍訓的情況,可以找來參考。
我在網絡上認識了一個人,準備線下見面,我感到緊張且恐懼,怎麼辦呢?
當你對自己辨別風險的能力不是那麼自信的時候,你可以儘量減少暴露自己的真實信息(如姓名、學校、地址等)。線下見面前,你可以選擇提前視頻,並且多瞭解一些面基對象的信息,確定對方值得信任後再見面。你也可以告訴朋友你的安排,並且約定及時保持聯繫,必要的話也可以邀請朋友一同前往。對見面的時間地點也可以有所考量,比如在普通的餐廳、圖書館、操場等等有公衆在場的開闊場所,而不是酒吧、酒店這樣的密閉空間。如果你或對方希望進行身體接觸,請記住“Only Yes Means Yes”,任何性行爲都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同意的基礎上。
一回生二回熟,總之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我聽說“男同性戀很多都有艾滋病”,我好害怕自己會患病啊!
首先,不必害怕!艾滋病毒的傳播與性傾向無關,任何性別或性傾向的人,發生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爲,都有感染HIV的風險。由於缺少避孕需求,且特定性行爲方式(肛交)更容易產生傷口暴露,導致男男性行爲者更易感染HIV。在進行性行爲時做好安全措施(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正確使用PrEP等)可以有效預防HIV傳播。並且,男男性行爲可不止肛交一種哦,不同性行爲方式、作爲不同角色,感染HIV的風險都是不同的,拓展瞭解也能打開我們實踐的可能。另外,感染HIV和“艾滋病”是不一樣的概念,“艾滋病”是感染HIV後的一個病程階段,即使是感染者也並不都有艾滋病。
不過,恐懼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一定的社會氛圍和議論讓你產生了這樣的印象。或許你還缺少對HIV/AIDS全面且科學的瞭解,推薦關注微信公衆號“青艾健康”“淡藍公益”,你可以得到更加豐富的解答。不要污名化男同性戀,也不要污名化自己。
而隨着醫學技術的發展,艾滋病、艾滋病毒已經沒有那麼“可怕”。暴露前藥物預防(PrEP)可以降低感染HIV病毒的風險。發生高危性行爲後,也可以及時採取暴露後預防(PEP)進行HIV病毒預防干預。隨着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廣泛應用,HIV感染者的生活質量、預期壽命與HIV陰性人羣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你可以自行查詢更多資料,瞭解相關的科學知識,更加客觀、坦然地面對艾滋病。
我是一名非二元性別者或性別酷兒,我擔心我的新同學們能否理解我的性別認同,我要怎樣做?
做自己!
雖然這樣說有點老套,但自信與勇氣很多時候確實是回應偏見最好的方法。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各自的差異實在太多了——階級、民族、年齡、身心功能等等;在這些差異面前,“理解”或許不一定是最好的應對方法,“尊重”或許更加合適。我們或許不用擔心我們的某些特質得不到所有人的理解,但假若有人不尊重一個人的某些特質,這便可能涉及到某種權力/霸權,因而成爲一件需要嚴肅對待和處理的事情。此時我們可以留存證據並及時(向輔導員等)反饋,也可以考慮向社羣求助。
現在的高校學生當中對LGBTQ+這個概念以及其中細分的女同,男同,跨性別等概念都多少有一定了解(無論積極與否),相關的討論在社交媒體上也比較可見,但非二元性別或酷兒在尤其是國內的環境下被認知度還比較有待提高。我們的同學可能不一定了解什麼是非二元性別,可能更不瞭解我們用來解釋自己性別認同的名詞(如agender/demigirl/demiboy等等),甚至可能會脫口而出沃爾瑪購物袋和武裝直升機之類的冒犯性的“玩笑”、按照出生指派性別來看待我們、把我們往女男二元性別裏套、用錯誤的代名詞稱呼我們,這些情況或多或少都會給我們帶來困擾。
但我們可以嘗試着幫助身邊的同學瞭解我們的性別認同,可以在日常中主動表明自己希望被稱呼的方式,可以做一個類似於“Ask me about my pronouns”那樣的徽章,可以轉發一些介紹非二元性別和性別酷兒的科普推文,可以(雖然這並不是作爲非二元和性別酷兒們的必須)在穿着打扮上採取比較激進的去性別化的性別中立風格來給周圍人通過外表判斷你性別造成一些困擾,迫使ta們不得不進一步瞭解你。
在校期間,我們也可以抓住做Pre的機會,在Pre裏面加上一些非二元性別/性別酷兒的內容,可以一口氣向複數的聽衆“宣講”。(當然,一定要確保自己處境的安全)。對於光譜上偏向於Agender的夥伴們,可以對一些理解起來較慢的同學採取更爲簡單的說明,比如“不必想我是女人還是男人,知道我就是個“人”就得啦!”
但當然,我們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教育所有人,我們可以選擇要影響的對象,例如你希望或你預期會有更多交集、或者在乎的的同學。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
Ask me about my pronouns徽章如果因爲自己的多元性別身份或相關言論表達,被輔導員或校方談話,請問我該怎麼辦?
坦白說,即使對被約談已經輕車熟路,我們也還是會在結束後感到身心俱疲。一些朋友可能因此加強“自我審查”,甚至可能因此不敢出櫃,但我們相信在安全的範圍內堅持一定的表達還是必要的。作爲一個多元性別者,就是面臨一種政治性的生活,即使是被迫的。
首先,“配合”不是唯一的選項。此類約談發生時,找我們的人通常會支支吾吾不說明原因、不想留下證據。沒有明確的程序和原因,可以作爲我們不配合的理由。約談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隨時拒絕說話,或者奪門而出。如果對方在程序或行爲上有明確失當,保留相關證據,也可以增加我們不配合的底氣。但這些這些方式的風險因學校院系而異,需要更具體的評估。
如果我們選擇參與談話:談話前,可以簡單覆盤近期言行中的潛在風險點,思考回應方式;也要把自己將被談話的信息告訴可信任的朋友,確保有人可以接應。談話過程中,儘可能對談話信息全程錄音。一般而言,學校層面的談話意味着風險還算可控,我們可以儘量避免激化矛盾,避免暴露可能導致風險的想法和行爲(如自傷自殺、政治敏感言論),避免暴露ta人的信息。我們不用要求自己在權力面前保持真實,我們和校方並不是什麼真誠的關係。談話中對方的性別意識、平等意識可能非常薄弱,可能會讓我們應激,後面會簡單分享一些應對思路。談話結束後,對方可能會強調不希望我們將談話內容透露給任何人。這只是一種威脅,孤立我們會讓我們更容易被控制。最好在談話結束後,儘快向有關的朋友同步情況,主動向朋友、社羣尋求支持,避免一個人承受。
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心理狀況。一些經驗是,不要對對方抱有期待和幻想,談話中不必投入真情實感,可以多采用一些心理技術在內心翻轉權力關係。例如:試着相信,從根源上是這些衣冠楚楚的“大人們”在害怕我們。或許我們此刻還害怕他們,但這只是時間問題。試着相信,自己有權不去挨個回答他們砸過來的問題。試着不去幻想、憂慮他們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自己怎樣應付。試着放鬆一些,我們的回答和行爲不必自洽,我們可以發瘋。試着把校方和自己的互動情節當作一個梗或者搞笑故事,“在這樣的世界生活,幽默感是最重要的品質”。
要相信自己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一切,我們始終可以尋求支持,也總有人與我們站在一起。如果心理狀況被影響,或者造成了創傷,我們可以尋求性別友善心理諮詢,雖然針對政治創傷的心理支持資源還很少,但還是應該優先尋求外界尤其是社羣的支持。如果情況已經比較危險(如被威脅退學、取消保研資格等),我們也可以尋求社羣公益機構提供的法律諮詢。
還有哪些可以補充的內容嗎?
討論過程中,我們發現,即使作爲“過來人”,一些問題也並非三言兩語就能做出回應。例如:
一想到要被按照自己的出生指派性別分配宿舍就感到非常焦慮,我該怎麼辦?
我正在進行性別過渡,但是我們校園裏是公共浴室,該怎麼辦?
……
酷兒生活從來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或許沒有答案,我們在混沌和迷茫中摸索着倖存之道。也因此,每個人的經驗與鬥爭都是重要的,這些日常生活或許灰暗平凡,但卻能量巨大,會在遠處激起迴響。
歡迎對這些問題有思考的夥伴在留言區討論,也歡迎大家補充更多問題,彼此啓發。
祝所有的新生順利開啓酷兒人生的新旅程,祝你平安、自由。
相關內容
- 不完美跨兒:病人、鬥士與謊言
- 下行中的2024(上):中國職場故事
- 隱祕的角落:被家暴的性少數羣體
- 從“抵制楊笠”到《再見愛人》,如何看待憤怒背後的三組理由?
- 一箇中年同志的20年:扔掉“變態”的枷鎖,現在的生活就像“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