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收官,中國股市繼續大漲,從假期數據觀察中國市場的信心

剛剛過去的中國“十一”假期以及長假前後一段時間對觀察中國經濟至關重要。A股繼節前連續五天爆漲之後,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繼續大漲;一線城市的地產商和中介在假期迎來“看房潮”;旅遊業全面復甦;10月8日上午中國的發改委高調宣稱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充滿信心”。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於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為了便於閱讀,本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文含義的前提下可能對內容進行了適當修改。特此聲明,本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僅作為資訊展示平臺,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瞭解歷史真相。

我們新開啟了更專業的知史明智PRO版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收藏並幫忙推薦,謝謝!


一些中老年市民在戶外喫飯。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10月7日,長假最後一天,重慶市民享受夜生活。

剛剛過去的中國“十一”假期以及長假前後一段時間對觀察中國經濟至關重要。A股繼節前連續五天爆漲之後,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繼續大漲;一線城市的地產商和中介在假期迎來“看房潮”;旅遊業全面復甦;10月8日上午中國的發改委高調宣稱對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充滿信心”。

2022年末,中國放棄新冠“清零”措施,疫情期間遭受重創的經濟此後沒有迅速出現預期中的快速反彈,而是在一場“長新冠”中掙扎,物價、消費、服務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不盡如人意,這些經濟數據都在描述一個事實——中國老百姓對經濟前景,沒有信心。

“沒信心”成爲過去兩年的高頻詞,也匯聚了中國經濟困境的所有癥結,中國官方語境中出現一些新詞來描述這一情況:“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等等。

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迷後,這個“十一”長假之前官方出臺一系列刺激措施,似乎讓中國經濟的形勢明朗起來。

但也有專家指出,股市“買買買”的階段可能很快就會過去,樓市還未站穩腳跟,長期看依然面臨人口支撐的問題,但政策環境已經改變,中國資產經歷系統性低谷的幾年後,開始經歷系統性重估。

股市高開

今日(10月8日)開盤,A股在國慶節首個交易日,迎來大幅高開:滬指高開10.13%,深成指高開12.67%,創業板指高開18.44%。

開盤後僅20分鐘,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此時放量超2400億元,刷新此前9月30日創下的歷史最快萬億紀錄。42分鐘後就超過2萬億的交易。下午開盤後,交易額繼續攀高到3萬億元,再創紀錄。

此後市場漲勢有所回落,開盤一個小時後,滬指漲幅回落至2.75%,深證成指漲幅5.77%,創業板指漲幅10.98%。全天收盤時上證指數上漲4.59%,

但與A股不同,在中國國慶假期時,港股依然在交易,10月8日開盤後恒生指數盤中跌超4%,恆科指跌超6%。

法國外貿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稱,“(港股)可能會有一些獲利回吐。但我不認爲市場情緒有什麼不同。實際上只是一個市場(A股)關閉了很多天,而另一個市場(港股)一直在交易。”

股市指數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10月8日,股市高開後回落。

國慶七天假期,各方似乎都在期待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的上漲,中國多個券商提前上班,幫助用戶開戶,花旗等外資機構紛紛發表研報,看好中國股市。

最具標誌性的是美國投行高盛在10月7日發表題爲《此時不買,更待何時?購買中國股票的10個理由》(If not now,when? 10 reasons to buy China equity)的研報,指出自9月24日以來的中國政策對市場的回應與以往不同,投資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他們所希望的,而且中國央行正向股市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

“歷史表明,中國股市本輪上漲可能還有更多的空間。”高盛的研報還稱,政府已亮出底牌,自9月24日以來,中國政府公佈了覆蓋貨幣寬鬆、財政刺激、房地產市場支持和股市激勵政策在內的超過10項關鍵措施,其量級、廣度和全面性都極具里程碑意義,可與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2012年德拉吉出任歐洲央行行長,以及2015年的“A股救市計劃”相提並論。

美國銀行分析師則在週一的報告中稱,看好中國股市,但同時提醒“‘買入一切’的階段很快就會結束,市場動能、財政支持、利潤、美國大選和進一步的政策都是前景的一部分。

該機構表示,“消費股、地產股(和)券商股可能會獲利回吐......大市值互聯網和高收益國企是我們的首選投資對象。”

正在建的大樓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一線城市在假期迎來一波看房潮。

樓市黃金週?

上述研報也提到樓市,“目前中國在房地產政策方面已有所完善,雖然還不是一些投資者所希望‘大火箭筒’那樣的刺激措施,但(政府)應該會提高政策效能,更好地助力住房去庫存。”

“十一”假期前,中國住建部開會稱,支持一線城市用好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上海、廣州、深圳三個一線城市連夜跟進,使全國範圍內的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都已降到歷史最低位。

整個假期,北上廣深四座城市迎來看房潮——中國媒體報道,10月1日當天保利在北京銷售額達1.87億元人民幣,北京的招商璽認購額1.25億;安居客數據顯示,上海假期前5天二手房成交量達到1125套,同比上漲379%;中介平臺貝殼稱,10月1日廣州單日看房量同比上漲41.7%;深圳中介平臺樂有家的數據顯示,9月30日至10月6日,該平臺的新房成交量同比上漲979%,10月1日當天成交了600套,爲過去三年最高。

“這輪樓市的回暖是與股市同步開啓的。”中國財經媒體人秦朔撰文稱,股市和樓市是互相促進的,只有股市提升,市場對於經濟基本面的信心纔會更強,購房者入市也會更爲堅決。同時由於股市上漲,不少股民有機會獲利離場,從而有更充足的資金用於購房。

“制約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就業預期和房價預期,決定中國房地產走向的根本力量是收入預期和人口支撐。這些都需要政策的支持。”秦朔稱。

人流如織的高鐵站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這個“十一”的出行人數已經超過疫情之前。

假期人流量復甦

“十一”是中國全年最長的兩個假期之一,因此旅遊和消費的表現備受關注。

據中國交通部統計,國慶假期前五日(10月1-5日)全國公共交通(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總量約14.6億人次,日均旅客發送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24%,較2023 年同期增長 6.3%。

國慶假期前五日高速公路平均流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57%,高於今年中秋及五一假期日均車流量同比增速。

截至10月5日,國慶假期香港和澳門的日均入境人數約47萬人次和16萬人次,分別較2019年同期水平增長25%和15%。

消費上,中國國稅總局公佈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1%,全國汽車新車銷量同比增長11.7%,其中新能源車同比增長45.8%。

餐飲方面,美團公司的數據顯示,假期前5天餐飲堂食消費日均同比增長33.4%。

消費的提升,對中國經濟來說尤爲重要。2023年時消費佔據全年經濟增量的82%,拉動效應明顯,而今年上半年零售總額同比2%的增長,是疫情之後最弱的水平,這表明消費者信心疲軟仍是經濟復甦的主要阻力。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哈利·墨菲·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向BBC中文表示,包括歐盟電動車關稅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可能使中國製造業承受壓力,中國將不得不依靠提振國內經濟來推動增長,其中的關鍵在於能否成功阻止房地產市場下跌和鼓勵國內消費,而這兩方面都需要大量干預。

新聞發佈會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發改委罕見地派出“一正四副”出席發佈會,繼續釋放提振經濟的信號。

經濟政策調整

10月8日的另一場重頭戲在於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較爲罕見地派出“一正四副”的高規格出席,發佈會前市場翹首期待更強力的政策。

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說,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下行壓力,將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各方面都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2024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兩重”建設,2024年先發行1萬億元。“兩重”是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鄭柵潔表示,將在年內提前謀劃並下達2025年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和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先行開工實施。

此外,鄭柵潔表示,針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把擴內需增量政策重點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費上,積極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針對樓市持續偏弱,採取綜合性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針對前期股市震盪下行等問題,出臺有力有效系列舉措,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蘇月向BBC中文表示,“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並未宣佈額外的財政支持,與市場預期相差甚遠,並導致會議期間股市出現調整。不過,我們認爲支持增長的政策立場仍未改變。 儘管國慶長假前股市過熱,可能會促使政府在考慮刺激經濟的方式時更加謹慎,確保財政和貨幣寬鬆資源流向經濟較弱的領域。”

西湖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杭州西湖景區的橋上游人如織。

未來趨勢

蘇月分析認爲,根據此次發佈會的內容判斷,推進城鎮化是一個重要方向。例如,國家發改委提到,未來五年城市管道工程建設有4萬億人民幣的投資潛力。此前,經濟學人智庫曾強調,隨着交通和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礎設施投資達到飽和,市政工程將成爲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領域。這與新階段的城市化進程相吻合。

除了管網,市政工程還包括公共交通。國家發改委提到,大城市區內的交通連接建設已取代城市羣,成爲城市化發展的新方向。

對於未來趨勢,券商中信建投認爲,從一系列指標看,中國已完成熊牛轉換,投資者目前最重要的是轉換思維,以牛市思維面對市場。當前的A股正在迎來一輪“信心重估牛”,這是在中國資產被系統性低估、居民部門積累大量超額儲蓄並面臨資產荒等多重背景共振下的一場牛市。

“我們預計,今年(GDP)增長4.7%,2025年增長4.8%。”蘇月表示,今明兩年政府將安排1-3萬億元的額外財政支持,以提振實體經濟、調整銀行資本、穩定房地產市場。加上明年計劃的長期專項債券投資,預計將對 2025 年的經濟增長產生主要影響。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