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將軍府,見證沙俄蠶食新疆史

不到新疆,不知祖國山河之遼闊;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地區的藍天白雲,肥美草原,還有那伊犁河上游的片片溼地,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印在筆者腦海裏的,更有伊犁將軍府的人和事。 伊犁將軍府的景點是伊犁…

為了便於閱讀,本網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意的情況下做了適當修改!同時聲明,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本網站僅作為展現,以便讀者全面了解歷史真相!


不到新疆,不知祖國山河之遼闊;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地區的藍天白雲,肥美草原,還有那伊犁河上游的片片溼地,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印在筆者腦海裏的,更有伊犁將軍府的人和事。

伊犁將軍府的景點是伊犁州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時伊犁將軍府的正門已被一條馬路穿佔,二門即爲現時的正門,進大門後是寬闊、鋪着石板的庭院,庭院兩側爲廂房,現爲展室。後院是議事廳,廳左側爲後花園內宅,廳前有石獅、界碑等雜亂陳放。可能是還沒有完全恢復原貌,整個場所顯得較樸實簡陋,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尚多。(此乃18年前情景,今番伊犁將軍府原貌定然恢復完美。——作者注)但展室內容,卻令人流連盤桓,感慨良多。

伊犁將軍府是清代“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的幕府。清乾隆年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之亂和大小和卓之亂後,對新疆實行軍府制管理,實際上是以軍代府,於1762年設置伊犁將軍,統轄天山南北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及帕米爾高原的廣大地區。伊犁將軍下轄烏魯木齊都統,伊犁、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參贊大臣以及各級辦事大臣、領導大臣等。

1763年,在伊犁河北岸今霍城縣南興建伊犁將軍駐節之城,乾隆親自賜名“惠遠”。伊犁將軍的設置,對清朝政府鞏固西北邊防,維護祖國統一,防禦沙俄侵略,開發建設新疆,作用是很大的。現在一些資料介紹伊犁都說是我國西陲,但當時卻是全疆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鴉片戰爭以後,清王朝進入衰敗,邊遠也不安定。1865年,中亞浩罕汗人阿古柏趁新疆內亂之機,率兵侵掠新疆大片土地。1871年7月,沙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所造成的新疆混亂狀態,藉口“安定邊境秩序”,派兵侵佔伊犁地區,屠殺中國人民,實行殖民統治,並對清政府說是“代收”。清政府多次向沙俄交涉歸還伊犁,均無結果。1875年,左宗棠統兵進入新疆,擊退阿古柏匪幫,先後收復了烏魯木齊等重鎮和南部邊疆地區。在軍事勝利的基礎上,清政府再次要沙俄歸還伊犁,沙俄提出種種無理要求,不甘輕易交出。

1879年,清使崇厚擅自與沙俄簽訂了《裏瓦吉亞條約》及《陸路通商章程》,將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割讓給沙俄,而且還將喀什噶爾及塔爾巴臺兩處的雙方邊界作有利於沙俄的修改,以及賠償軍費、免稅貿易、增闢通商線路和增設領事等。清政府迫於輿論壓力,也感到喪權太多,拒絕批准這個條約,於1880年換派駐英公使曾紀澤出使俄國交涉改訂。1881年2月24日,中俄《伊犁條約》及《改訂陸路通商章程》簽訂。

根據這兩個條約,中國雖然收回伊犁和不再割讓帖克斯河流域,但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卻被沙俄佔去;伊犁居民“或願遷居俄國入俄國籍者,均聽其便”(沙俄利用這一條款,自1881—1884年擄去中國邊民十萬多人)。條約還規定:“自奎峒山過黑伊爾特計河至薩烏爾領畫一直線,由分界大臣就此直線與舊界之間酌定新界”。此外,還要索奪大量經濟利益,索賠大款銀兩。

據此,沙俄又逼迫清政府於1882—1884年訂立了《伊犁界約》、《喀什噶爾界約》等五個條約,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邊界。沙俄通過中俄《伊犁條約》和五個勘界議定書,又吞併了中國西部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樣,中國總計失去約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伊犁河不再是內河,而是我國僅擁有上游一小段的國際河流。伊犁不再是中心而成爲邊陲。看着沙盤上示意的我國新舊邊界線的變更狀況,未免唏噓扼腕。

經歷戰亂磨難後,原惠遠古城變爲廢墟。1882年伊犁收復後,清政府在距原惠遠城西北7公里處重修了新城(即今霍城縣惠遠鎮),仍沿“惠遠”原名。伊犁將軍府也於1884年在惠遠新城重建,但作爲全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已不復存在矣。清政府於1884年建新疆省,將省會設在迪化(今烏魯木齊),惠遠城逐漸失去了全疆政治中心的地位,伊犁將軍的權限縮小,辛亥革命後,伊犁九城的建制被取消,伊犁將軍的歷史使命也隨之宣告終結。

伊犁將軍自明瑞起,至辛亥革命最後一任額勒渾被革命軍所殺,歷時約150年,共有33人、48人次擔任過此職。首任將軍明瑞,任職近5年,開創伊犁將軍府體制,修建伊犁九城;繼任將軍阿桂,初協助明瑞,接任後注重屯墾,移南疆維族農民至伊犁耕種,並率領綠營漢軍屯田。松筠在伊犁修水利、興旗屯,禮賢謫士,加強邊疆文化建設。布彥泰在新疆任職時間最長,洞察伊犁的軍事戰略意義,加強軍備,阻嚇沙俄的覬覦之心,並屯田開荒、興修水利,善待林則徐。長庚在清末危機四伏時,兩次出任伊犁將軍,積極操練新軍,興辦新式學堂,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恢復伊犁河谷屯田。等等,都對新疆包括伊犁地區的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yi1

伊犁將軍府

 

伊犁地區初以哈薩克族居民爲主,從事遊牧生活,後不斷有其他民族移居這裏,如阿桂遷移南疆維吾爾族農民來此屯田。值得一記的是錫伯族的西遷和蒙古族的東歸。在伊犁將軍府的展室裏,我們看到這兩個民族進入伊犁的掠影。

錫伯族是古代鮮卑人的後裔。鮮卑最初遊牧於大興安嶺東麓,世代以狩獵、捕魚爲生。16世紀編入蒙古“八旗”後, 其社會組織發生了急劇變化, 生產上轉入穩定的農業經濟。1764年,清政府爲了加強伊犁地區的駐防力量,組成錫伯營,從盛京(瀋陽)等地徵調錫伯族官兵1018 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 ,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 。這一年的農曆4月18日,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從盛京出發,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1年5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伊犁察布查爾地區。

錫伯族軍民遷到這裏後,一直擔負着屯墾戍邊的繁重任務。從1765年到伊犁辛亥革命,錫伯族一直是戰時從徵,平時生產,過着準軍事化的生活,200多年來,爲保衛邊疆、平定內亂、抵禦外侮、建設邊陲做出了很大貢獻。他們修築了長達100多公里的察布查爾大渠,使荒漠的原野變成了阡陌縱橫,樹木蔥綠,瓜果飄香,美麗富足的地方。現在的察布查爾共有399多萬畝高產、穩產田。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爲主,還種胡麻、油菜、向日葵等油作物以及甜菜、菸草、大麻、棉花等經濟作物。

長期以來,察布查爾錫伯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傳統文化與習俗。射箭是錫伯族最喜愛的傳統羣衆性體育活動,每逢中秋節、春節、西遷節時,他們都要舉行射箭表演和比賽。西遷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爲紀念他們西遷伊犁,每逢農曆4月18日,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另外還有抹黑節,也是錫伯族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這是爲了祈求五穀之神不要把黑穗病傳到人間,使小麥豐收,百姓平安,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這天,人們互相往臉上抹黑。

而蒙古土爾扈特部東歸,則更爲壯烈。早在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爲了躲避勢力日益強大的準噶爾部的威脅,漠西衛拉特(瓦喇)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率領土爾扈特大部及部分和碩特、杜爾伯特約5萬帳西遷至額濟勒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遊牧。才脫虎穴,又入狼窩,沙俄對他們的統治更加殘暴,特別是阿玉奇汗和策倫敦羅卜之後,俄國不僅迫使他們稱臣,而且還直接干預其汗位的繼承等內部事務。

之後,沙俄變本加厲,不僅擠佔土爾扈特人的牧場,而且徵調大批土爾扈特兵投入對土耳其的戰爭,使數萬土爾扈特人喪生戰場。1761年,17歲的渥巴錫繼承汗位,與策伯克多爾濟、舍棱等首領會商,毅然決定尋找機會東返故土,迴歸祖國。

1771年初,渥巴錫正式發動武裝起義,乘敵不備,先發制人,派精銳部隊突襲殲滅俄國駐軍。在“我們的子孫永遠不當奴隸,讓我們到太陽昇起的地方去”的悲壯誓言中,率部3萬3千多戶,17萬餘人分成三路啓程東返,穿過冰封的烏拉爾河,進入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擺脫了俄軍和哥薩克騎兵的追擊。直到6月底,土爾扈特部歷時半年,行程一萬多里,歷盡千難萬險,損失了全部牲口,付出了人員減半的巨大犧牲,終於踏上了家鄉故土,投入了祖國的懷抱。

清政府派員前往迎接渥巴錫及其部衆,並將其安置於伊犁附近,予以賑濟,後又劃定牧場,使其得以休養生息。爲褒獎迴歸,同年9月,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渥巴錫等人,親自撰寫碑文《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以爲永久紀念,並封渥巴錫爲卓裏克圖汗。渥巴錫被譽爲東歸英雄而載入史冊,有多種詩文爲之褒揚,電視連續劇《東歸英雄傳》即是這一事蹟的再現。

yi2

土爾扈特部東歸路線圖

在伊犁將軍府的展室中,還有幾尊蠟像引人注目,這就是林則徐、左宗棠、曾紀澤等諸人。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廣州禁菸抗英而成爲民族英雄。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清廷怪罪於他,將其充軍伊犁。林則徐在伊犁的兩年時間裏,有幸受到當時伊犁將軍布彥泰的厚待,協助辦理墾務,倡導水利,開闢屯田。又繪製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警惕沙俄威脅,受到了伊犁將軍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賴。他主動捐款修築惠遠渠,又被稱爲林公渠,至今仍能發揮效用。林則徐身爲福建人,謫戍邊遠冰寒的伊犁,仍懷滿腔熱情,有關伊犁的日記、詩抄、書信留傳甚多。

不知是歷史巧合還是機緣,1849年10月,林則徐垂暮之年,途經長沙時,曾召見了30多歲的左宗棠,“湘江夜話”,對日後左宗棠經營新疆產生深刻影響。林則徐告誡:“終爲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又言:“他日西定新疆,舍君莫屬”。左宗棠以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家,後授陝甘總督,經略西北事務。1875年,清政府內部發生“海防”和“塞防”的爭論,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以固塞防。是年5月,奉命督辦新疆軍務,組建西征軍,並命人抬棺材一口,隨軍出征,以示不收復新疆決不生還的決心。經過三年苦戰,西征軍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左宗棠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以收長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時,崇厚一任沙俄要求,輕率定議約章,喪權失地,左宗棠嚴辭予以抨擊,主張“先之以議論”,“決之於戰陣”,以軍事力挺曾紀澤出使沙俄談判,積極兵備,聲援談判。

yi3

曾紀澤

曾紀澤爲曾國藩長子,自幼嚴受家訓,課讀經史,博覽羣書,廣泛涉獵西方的數學、物理、化學及語言文學,刻苦攻讀外語,尤通英文, 1878年出任英、法公使,因崇厚擅籤條約,喪權辱國,又臨危受命,於1880年兼任駐俄公使,談判改訂已籤條約。“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在談判中,他不顧俄方恫嚇,據理力爭,經半年多的反覆交涉,終於取銷原《裏瓦基亞條約》,於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和《改訂陸路通商章程》,不僅收回了伊犁九城,還在其他界務和商務方面爭回了部分主權。談判成果出乎意料,舉國矚目。曾紀澤爲我國清代著名外交家,可惜英年早逝,現國人知之者並不多矣。

伊犁將軍府還在繼續修復中,圍繞其中的人和事,足給人以歷史的警醒!

來源:新三屆

讀者推薦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