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大選結果的應是投票率

這是常識。請看一下 2020 年和 2016 年兩次的投票率記錄和分析。 贏得大選之後,無論是哪個黨,上臺之際都好張揚自己得到了“沉默的大多數”的支持。誰人是沉默的大多數呢?顯然,那些在選戰中一路喊破了喉嚨的…

為了便於閱讀,本網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意的情況下做了適當修改!同時聲明,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本網站僅作為展現,以便讀者全面了解歷史真相!


這是常識。請看一下2020年和2016年兩次的投票率記錄和分析。

贏得大選之後,無論是哪個黨,上臺之際都好張揚自己得到了“沉默的大多數”的支持。誰人是沉默的大多數呢?顯然,那些在選戰中一路喊破了喉嚨的人不是,熱心接受民調、每天積極上網表態的人不是,因爲他們無論身在多數還是少數,無論最後落於勝或負方,都不能好意思算是沉默者。“沉默的大多數”是指那種多數人不大作聲,但是竟肯出來投票,最終左右了選舉結果的現像。

Biden 宣佈退選之後,選情中最重大的變化是合格選民裏有更多的人顯示了投票意願,這是從小額捐款者數量的增加看出來的。哪個肯捐款的會讓自己的選票作廢呢?蓋捐款者無論錢財多寡,在一件事上是平等的——手中都只有一張選票。

Biden 退選之前,原已積極投身選戰的選民數是否就算決定因素了呢?這要在11月投票之後才能判定。但現在已可確言的有一點:兩方積極分子的數量有定,即無論 Biden是否退選,兩黨的積極分子數量大體如前。

有變化的,是擁有投票權但原已失去投票熱情而現在肯於出來投票的選民。這部分人數量的增減是競選人真正應當注意關切的。今後三個月裏,無論他們嘴上喊什麼(彷佛他們每天只顧得向自己的狂熱擁躉們用情買好),讓他們肝兒上發顫必是這個——如果他們未患上腦水腫的話。

作者投稿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