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噪音:一部奧運史,四十年改革開放夢

今年巴黎奧運會,距離 1984 年中國奧運金牌 0 的突破剛好四十年,而改革開放也差不多剛好四十年。這種有趣的對應,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歷史重影:迴響着過去、揭示着未來。 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 都…

為了便於閱讀,本網站編輯在不違背原意的情況下做了適當修改!同時聲明,此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本網站僅作為展現,以便讀者全面了解歷史真相!


今年巴黎奧運會,距離1984年中國奧運金牌0的突破剛好四十年,而改革開放也差不多剛好四十年。這種有趣的對應,似乎也是冥冥之中的歷史重影:迴響着過去、揭示着未來。

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

都說今年的奧運氣氛在中國冷淡了許多。事實上,奧運豈止是從今年開始變得冷淡,從2012年倫敦奧運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逐漸開始從“爭金”的激動之中褪去了熱情,一屆比一屆清冷。

然而,這纔是正常的。

當狂熱民族主義和“只愛面子不愛裏子”的態度散去,纔是對體育精神的還原,是中國人正視運動之美的契機。

與此同時,中國人對奧運態度的轉變,剛好也是改革開放的熱情之對應。國運與體育,互相激勵着、對應着,走到了今日的十字路口,問題是——還將會如何走下去?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打開國門,睜眼看世界

許海峯0的突破、女排精神,這兩件事,成爲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精神的象徵。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是1949之後的中國第一次重新走向世界舞臺。當時改革開放正在摸索期,封閉已久的中國,第一次與外界有了初步的交流。

ao1

那種好奇心前所未有——無論是中國對世界的好奇心,還是世界對中國的。我老家親戚中有一位爺爺,至今提起來80年代還是津津樂道:他們步行了幾十公里去縣城,上千人圍着全縣唯一的電視機,看洛杉磯奧運會的轉播。

那時他們還處於飢餓和赤貧之中,但包產到戶的第一年,本來餓肚子的人們就立刻能喫飽了,甚至可以靠白麪喫飽。

所以1984年也就成了一個快樂的年份:終於能靠白麪填飽肚子的人們,也第一次見識到體育的魅力,以及民族國家意識基礎上的體育荷爾蒙所帶來的衝擊。

中國需要女排這樣的故事來激勵人心,中國女排也的確做到了。

ao2

李寧也成爲另一個時代的標誌——他代表着中國人作爲個體的覺醒意識,作爲個人獲得偉大成就的一種標杆。李寧後來被評爲20世紀最偉大的25名運動員之一,這是無與倫比的榮耀,也是渴望中國進一步開放的世界,所需要的一張中國名片。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  真正的開始

巴塞羅那奧運會,是中國人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作爲大國進入金牌陣營的自豪感。

在那次奧運會上,中國奪得了空前的16枚金牌。不僅如此,中國隊還第一次在奧運會的舞臺上展現了自己美感,留下了伏明霞在巴塞羅那上空翻轉的身姿。

ao3

大概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金牌成了中國民族自強意識最高的象徵。“金牌狂熱”正式開始了。

與此同時是改革開放的如火如荼。也正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確定了繼續走市場經濟道路,整個國家終於脫離了不知道怎麼走下去的迷茫。

在此之前,80年代末的通貨膨脹和經濟發展遇到的阻礙,讓中國人一度沉浸於彷徨甚至擔憂倒退的情緒。

很快北京還申辦了奧運會——對於剛剛睜開眼看世界、像個掙脫襁褓的嬰兒一樣的中國,對於舉辦奧運會、確立自己在世界舞臺上的位置,是如飢似渴的。

不過最終一票之差敗給悉尼,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當時的中國到底還是太弱、太封閉,當時舉辦奧運會,還是無法得到世界的真正認可。

2004年雅典奧運會  劉翔與金牌狂熱的頂峯

2004年就只需要記住一個名字——劉翔。

無論後來發生過什麼,都不能讓劉翔的正面記憶被抹去。當時的劉翔,是開天闢地的存在,那種震撼之感,我現在記憶猶新。他是中國體育在21世紀最耀眼的一道光。

ao4

也許是歷史的機緣巧合,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每一個時代都剛好能遇見一個體育界的傳奇,來彼此印證時代的特質。

1984是0的突破和打破舊世界的精神,1992是在迷茫中的突破成長、破殼而出,2004則是證明自身奇蹟的時刻。

對於改革開放來說,1984是剛開始萌芽,1992是找到新的成長點,2004則是真正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

劉翔創造了體育奇蹟,改革開放也再上臺階。

彼時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第一次正式融入了世界產業鏈。2004年的中國雖稱不上強大,但就像劉翔一樣,終於開始強有力地證明自己也可以。在國際地位方面,中國得到了空前的世界認同。

“崛起”,開始被激動的人們反覆談論。

這種“我們未來無限美好”的民族主義情緒,配合劉翔的石破天驚,成了整個國家山呼海嘯的奮鬥動力。也正是從那時候起,中國的經濟奇蹟才真正開始。

2008年北京奧運會  經濟奇蹟的巔峯

2008年中國不只擁有劉翔,還擁有了姚明。

正如我前面所說,體育界總是能恰如其分地作爲改革開放的註腳:劉翔代表了經濟發展的速度,而姚明代表了經濟發展的高度。

其實縱觀這幾十年的經濟數據會發現,無論從方方面面來說,2008都是中國經濟一個不折不扣的巔峯,也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時刻。

在那一刻,中國最像是一個融入了世界大家庭的、受普遍歡迎的開放國度。

西方人終於開始真正拋下成見、正視中國。外資大舉進入也是從2008年開始——奧運會是一個契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新的樣子。

當時的社會輿論開放程度、人們的心態自由程度,也都是整個時代的巔峯。進一步加強改革開放、趟過“改革深水區”,成了一個普遍認爲是必須的目標。

儘管那一年有金融危機,但中國受到的影響不大,而且那時的中國還有充分的迴旋空間——四萬億的放水下去,問題便解決了。

2016年裏約奧運會  逐步下落,迴歸理性

里約奧運會,可能是中國人第一次體會到奧運的冷淡之感。

那一屆中國隊表現乏善可陳,舉國體制也開始受到媒體的各種批評,金牌至上主義受到了空前的反思。

這種失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說以前的奧運會爭金奪銀之狂熱,是振奮民族精神的動力,但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沉浸於跟大衆毫無關係的金牌情緒中,就讓很多人感到不滿。

ao5

說好的全民健身呢?金牌還是一長串,但民間的體育設施有多少?孩子們戴眼鏡的比例有減少嗎?體育到底是打雞血的工具,還是根植於大衆熱愛運動的花朵?

改革開放,也開始走進了“深水區”,步伐開始變得艱難。

2008既然是巔峯,就意味着後面可能會有回落。四萬億是救市,但也是所有問題的開始,從那時起,經濟的泡沫化就無可避免了,而“衰退——刺激”的循環也自此開始。

2016年經濟就已經顯出了嚴重的疲態。當時如果不採取什麼措施,2016年房價可能就要崩了。

所以2016年又是一波強刺激——真正的結構性改革卻依然看不到影子。

所以,跟體育同樣的質疑也蔓延在改革開放中:改革到底怎麼走下去?開放還能帶來多少紅利?

2016年大舉推進的棚改貨幣化,讓疲軟的樓市又喫下一針強心劑,繼續飛速沖天。2016年前後的人們買房都像瘋了一樣,只差幾天,便“損失”幾萬,籌錢的速度決定了“賺錢”的速度。

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進一步被強化了。但實際上,背後是政策的強撐。

再加上大規模的宏觀經濟刺激手段,以及互聯網產業的崛起,2016開始的中國經濟,又迅速走上一波“牛市”。

但嚴重的資產泡沫化、地方債務高企、產能過剩、內需不足……一系列的經濟結構性問題,都被這些刺激掩蓋了。在狂歡的時候,沒有人會反思。

關於產業升級,“中國製造2025”的藍圖被提出。

然而,改革的紅利開始迅速衰減,開放也逐步開始受到西方的限制。

2024年巴黎奧運會  十字路口

巴黎奧運會,輿論對於金牌有一種空前的冷淡。

在這個歷史節點,大多數人憂慮的恐怕不是金牌拿了幾塊,而是找不找得到工作、降薪了沒、房價又跌了多少……

甚至連“唯金牌論”的爭議都沒了,因爲很多人已經完全不關心了,甚至懶得爭論。

這就再次成爲了改革開放史的一個縮影:在狂熱真正褪去的時刻,我們該如何面對真實的世界?

經濟刺激手段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每個城市的房價下跌了多少的新聞不斷傳出。人們懷念着往日的激情,還未能從“經濟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思維定勢中脫離。

年輕人有工作的處於極度的卷,沒工作的想卷而不能。

中年人處於失業、降薪的嚴重焦慮之下,有高額房貸的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明天真的會越來越不好嗎?”這種擔憂不斷瀰漫、擴散。

無論擔憂有多少,行動都是真實的:縮減消費成爲個人的主流行爲,“降本增效”則成了企業的普遍策略。

創業和投資的越來越少,外資也在不斷減少。

奧運會最大的爭議成了“該不該自帶空調”,兩種不同聲音的激烈對抗,代表着民間意識的撕裂。

一種傾向是:經濟越下行,越是保守排外和極端民族主義。

另外一種聲音則是:必須全面反思,必須深化改革、設法重獲世界的信任。

其實本質上,這都是民族意識深層次焦慮的外在反映。

然而爭論並沒有帶來太多改變,人們都在等待,等待一切“重回正軌”,像以前一樣蒸蒸日上。

但人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等待什麼。沒有人知道中國在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就像沒有人知道,巴黎的金牌究竟還能給國民帶來多少愉悅。

一切都處於迷茫之中,就像一艘大船航行,四周卻都是無盡的迷霧。

此時,歷史的時鐘迴響在1992年夏天的巴塞羅那,意氣風發的伏明霞,從西方的天空優美墜落。

那一刻,世界瞭解了中國,也讓中國打動了世界。

但這一次沒有人知道,墜落究竟會激起怎樣的水花。

ao6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2024.7.30.

讀者推薦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