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元帥:劉伯承與權力博弈

本文介紹劉伯承在毛澤東、彭德懷及鄧小平等中共高層人物間複雜的人際關係與殘酷的政治鬥爭。毛澤東因早年的寧都會議對劉伯承懷有不滿,授予其元帥頭銜也是迫於其戰功顯赫。彭德懷出於個人恩怨,在 1958 年發起對劉伯承的批判運動,指責其在軍事教學中搞教條主義,逼迫劉伯承辭職。鄧小平則在這場運動中起到落井投石的作用。儘管劉伯承在之後的政治運動中相對安穩度過晚年,但他的平反請求因為鄧小平的阻擾,直到去世前也未得到滿足。

下麵,我們就來聊聊劉伯承在毛澤東、彭德懷及鄧小平等中共高層人物間的複雜人際關係與殘酷的政治鬥爭,請跟隨我們的節目一探究竟。

毛澤東為什麼不喜歡劉伯承?

在中共的十大元帥裏,毛澤東最不喜歡劉伯承。1955 年 9 月 27 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隆重的十大元帥授銜儀式,可是十大元帥參會的只有 7 位,即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和聶榮臻。另三位,即林彪、劉伯承、葉劍英,竟然沒有參加。

排位最末的葉劍英,因為主持大連軍演,實在分身無術。但是,十大元帥中最能打仗,為中共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林彪和劉伯承兩人卻不出席如此重要的活動,不能不說是有原因。當時官方的解釋是,林彪和劉伯承身體不好,都在青島養病。但是,四天前,中央軍委派三位記者去青島給林彪和劉伯承拍身穿元帥服照片時,兩人都精神抖擻,完全不像病得不能參加會議的樣子。

林彪和劉伯承的行為,實際上是為了向毛澤東表明,他們沒有爭權奪利的野心,不在乎過去領兵打仗的功名。有趣的是,林彪和劉伯承兩家在青島的療養地點相隔很近,彼此卻無通訊和往來,這也是為了避開毛澤東的戒心。皇帝最怕武將們彼此私下結交,一旦聯手,做出什麼逼宮的事情來。劉伯承心裏有數,毛澤東從 1932 年起一直就不喜歡他,授予他元帥軍銜也是迫不得已,礙於劉伯承的赫赫戰功和軍中威望,加之授帥又是民主投票所定,不得已而為之。

劉伯承當然清楚其中緣由,推病不去,不僅少了一場尷尬,而且表明一種態度。1949 年建國後不久,毛澤東開始考慮全國四大野戰軍軍事主管的"杯酒釋兵權"的問題。劉伯承曾回憶道,1949 年剛解放進城,他和幾個軍區司令員去看毛澤東,毛澤東首先來了個"下馬威":你們這些人要守規矩,聽指揮啊,不然我就拿你們幾個人開刀啊。

劉伯承後來說,我聽了毛主席這話以後,心裏直打顫。戰神林彪和劉伯承似乎比其他元帥如彭德懷等人更加清醒。林彪和劉伯承意識到,毛澤東和中國歷史上的帝王沒有什麼差別,與其可以同患難,不可共用福。進了北京城,毛澤東搬進原先的皇家園林中南海的福澤園,毛澤東的皇帝尊嚴從此不可淩犯了。今後將是"伴君如伴虎"的時代。他們知道,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吳王夫差賜伍子胥自殺如此,漢高祖劉邦通過呂後殺死韓信如此,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朱元璋"炮轟功臣樓",都是如此。哪個帝王臥榻之旁容得強臣勇將繼續手握兵權?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滿天下者不賞。

老子不是也說過,委曲便能保全;屈枉便能伸直;低窪便會充盈;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

曾任新華社副社長李普和夫人沈容在一篇回憶錄中曾經寫道,解放初期,有一次,劉伯承跟幾個身邊的工作人員侃龍門陣,聊家常式地說:

長征途中的戰鬥,我最得意的一筆是四渡赤水。

誰知事隔不久,劉伯承卻聽到毛澤東在另一個場合也說過類似的話。不過,指揮者不是科班出身的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而是半路出家的毛澤東自己。劉伯承聽了之後,馬上回去把原來聽他侃龍門陣的人找來,鄭重地說:上次我說的那些話,不要再提起,爛在心裏。

毛澤東是睚眥必報之人。在他全面掌握中共最高權力之後,對過去歷史上反對過自己的人,毛澤東總是記恨在心。毛澤東記恨劉伯承,得從 1932 年的寧都會議說起。

1927 年南昌起義失敗後,劉伯承與左權等一起去了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事。1931 年,劉伯承從蘇聯回到上海,然後於 1932 年元月來到中共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首府瑞金。劉伯承最初任紅軍學校校長,毛澤東當時任蘇維埃政府主席兼紅一方面軍總政委。

在 1932 年的寧都會議上,毛澤東所謂的"純粹防禦路線"遭到參會人員批判,大家指責他脫離共產國際規定的路線,不服從黨中央領導,組織觀念不強等。會議討論了是否要罷免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的問題。林彪、彭德懷等"中國土派"的少數人主張毛澤東留在紅軍,但包括博古、張聞天和王稼祥在內的絕大多數人,特別是"留蘇洋派"人士則要求毛澤東離開紅軍,回後方工作。

由於初來乍到,劉伯承順大流,投票支持罷奪毛澤東軍事指揮權的決定。在這次會議上,成立了蘇區中央局軍事委員會,任命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和彭德懷為副主席,直接指揮部隊作戰,同時取消紅一方面軍事總部,總政委毛澤東被迫下崗,失去軍事指揮權。

那時候,劉伯承從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剛學成歸來,學的就是如何打高大上的"正規戰"。對毛澤東和彭德懷之流小股土匪式的遊擊戰,不是太瞧得上眼。他還在紅軍報紙上寫文章,批評毛澤東的"遊擊主義",這無疑更加刺傷了毛澤東的自尊心。

寧都會議後,劉伯承被中央任命為紅軍總參謀長,協助周恩來、朱德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第五次反圍剿時,劉伯承因怒罵共產國際的代表李德而被降為紅五軍團參謀長。遵義會議上又恢復了總參謀長的職務。

毛澤東把 1932 年的寧都會議當成他人生的滑鐵盧,以至於 1949 年中共建政後,毛澤東去過無數的地方,其中江西的井岡山他去過多次,但同在江西的、不遠的瑞金,他卻一次也沒去過。有好幾次路過瑞金時,還要刻意繞道。可見毛澤東對那次寧都會議多麼的恨,乃至連瑞金這個地方都令他厭惡了,更不用說當時投了反對票的劉伯承了。

在毛澤東眼裏,劉伯承與王明和博古等留蘇派都是不了解中國基本國情的教條主義者。

有黨史專家查過毛澤東對其他九名元帥,在戰爭年代都有過題詩或贊言,唯獨對劉伯承,卻是一個標點符號也沒有找到。說明毛澤東對劉伯承的態度。

1942 年,劉伯承在太行山過 50 大壽,朱德、陳毅、葉劍英、吳玉章、林伯渠等紛紛作詩祝賀,唯有毛澤東沒了以往寫詩的靈感,連個半個字也沒為劉伯承寫。

總之,自從 1935 年 1 月中旬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重握軍權之後,劉伯承在中國黨內政治上已經不得志了。要不是在軍事上還要仰仗他獨擋一方,毛澤東早就滅了劉伯承。

在打江山的戰爭年代,外有強敵,劉伯承統領的軍隊戰績顯著,毛澤東雖然對他耿耿於懷,但也不得不先用其統兵打仗。在第二次國共戰爭中,中共組建了五大野戰軍,彭德懷是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是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是華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林彪是東北野戰軍司令員兼第一書記,羅榮桓為第二書記,唯有中原野戰軍政委鄧小平是一把手,為第一書記,有最後決定權。張際春是第二書記,司令員劉伯承勉強排在第三。

毛澤東指定鄧小平作為中原野戰軍的代表出席 1945 年延安召開的中共七大會議,而作為中原野戰軍司令員的劉伯承竟然無緣出席這次重要會議。

1949 年淮海戰役快結束時,毛澤東召陳毅和劉伯承到中央商議渡江作戰。同為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每天都能讀到中共秘書處送來的高級檔,而劉伯承卻什麼也沒有。這讓陳毅實在看不過去了,向毛澤東懇請,毛澤東才勉強給劉伯承送檔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宣佈成立後,中共在重慶組建了西南局,鄧小平也是第一書記,賀龍為第二書記。毛澤東在黨內竟然沒有給劉伯承安排任何職務,可見,毛澤東的報復心是多麼重。

張治中在高崗、劉伯承、彭德懷、張聞天一個個中共高官被毛澤東整肅後說過,歷史上布衣起家做皇帝的人都非常心狠手辣的,暗示毛澤東和劉邦、朱元璋一流是一路貨色。

1966 年,人在加拿大多倫多安度晚年的張國燾撰寫和出版回憶錄《我的回憶》,其中在第六章中對毛澤東的專斷獨行以及和劉伯承的關係有些介紹。毛澤東獨斷一切,徑行核閱所有軍事檔和人事調動,然後徑行批定辦法,再交給我們執行。毛澤東的專斷獨行,讓朱總司令都成了虛設或成了幕僚人員。毛澤東這種作風最為紅軍參謀長劉伯承所反對,劉伯承認為戰爭是有組織的戰爭,不能憑一個人的才智去處決。

劉伯承主張,作戰計畫應先由參謀長根據情報局長所提供認為正確的情報交作戰局擬定作戰方案,再由參謀長擬定初步計畫,再送總司令批准,提交軍委會討論,然後由總司令部下達實施。我張國燾支持劉伯承這一主張。如能這樣做,不僅可使軍事指揮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且可以免除許多黨內糾紛。

中共駐外使節給毛澤東買了一本張國燾的回憶錄,毛澤東讀後非常憤怒。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在張國燾眼裏,我們這一群人中,只有劉伯承是好人。張國燾的回憶錄更讓毛澤東把劉伯承歸於張國燾那一夥的異己分子。

後來,劉伯承也為自己下車伊始,1932 年剛到蘇區因不了解實際情況,就批評毛澤東的遊擊戰而後悔。因為中共紅軍的情況與蘇聯紅軍的情況截然不同,窮山溝的中共紅軍的戰術素養太差,武器裝備更差,根本不能打正規戰。除了小打小鬧的遊擊戰以外,沒別的辦法。仔細想想,好像毛澤東是正確的。於是劉伯承放下成見,開始研究遊擊戰術。到 1934 年初,劉伯承寫出《關於加強遊擊戰爭的領導問題》《現在遊擊隊要解答的問題》《遊擊隊穿過敵封鎖線到其後方開展遊擊戰爭的幾個教訓》等軍事文章。短短兩年時間,劉伯承從正規戰將軍轉型成遊擊大師。

延安時期的毛澤東及其中共中央,用現在小粉紅的話說,就是非常舔美,對美國竭盡巴結逢迎,對美國的政治制度也肉麻地吹捧。1944 年 7 月 4 日,中共的《解放日報》這天專門發表社論《慶祝美國國慶日——自由民主的偉大鬥爭節日》,盛讚美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巨大作用,美國在作為民主世界的兵工廠上,在作為第二戰場的主要擔負者上,已經建立了不朽的偉績。而在戰後,為了確保世界的和平與民主化,美國顯然也將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已經成了世界的美國。在社論最後,高呼口號:“七月四日萬歲!民主的美國萬歲!”

1944 年 8 月 15 日,美軍觀察組全部抵達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毛澤東親自修改過的社論《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戰友們"三個字是毛澤東親手加上去的。文章說:“我們歡迎美軍觀察組諸位戰友,不能不想到美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光輝成績和美國人民見義勇為,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在我們中國的抗日戰場上,美國亦直接和我們中國人民並肩作戰,成為最親密的戰友。“毛澤東在和美軍觀察組的談話中多次強調:“我們中國人把你們美國人當做民主的典範,中國共產黨就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美國那樣的民主法治國家。“上述事實,記錄在美國人約思-謝偉思的《美國對華政策(1944-1945)》一書之中,該書由王益和王昭明翻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 1989 年出版發行。

延安當時有一所托兒所,中共中央給它起個十分哈美的名字"洛杉磯托兒所”。延安當地農民的孩子是進不了"洛杉磯托兒所"的,裏面的小朋友都是清一色的中共高幹的紅阿哥和紅格格。例如,毛澤東的閨女後改名為李敏的毛嬌嬌,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征,左權的千金左太北,鄧小平的女兒鄧林,劉伯承的女兒劉華北,黃鎮的女兒黃文與黃浩,楊勇的兒子楊小平,白堅的兒子白克明,等等。

日本天皇宣佈投降後的第三天,即 1945 年 8 月 18 日的夜晚,一個頭上包了白布的男人拿著手電筒走到 6 歲的劉華北床前。劉華北看到他說:“叔叔,我認識你。“那個男人說:“你不要吵鬧,叔叔給你餅乾吃。“第二天被發現時,劉華北的小腹部被此人用刀子剜去了一塊,鮮血濺滿了床上的被褥,死了。

詭異的是,延安當時有公安局,中共中央還有社會部的保衛局,特務一把一把的,竟然破不了如此蹩腳的兇殺案。洛杉磯托兒所裏有那麼多高幹子女,為什麼唯獨殺了劉伯承的女兒劉華北?有人說是國民黨特務幹的,怎麼可能呢?國民黨特務能摸進戒備森嚴的延安,能進入高度戒備的洛杉磯托兒所?目的若是殺害中共領導人的子女,洛杉磯托兒所裏面哪個孩子都是。毛澤東的孩子在,任弼時的孩子在,鄧小平的孩子在,為什麼不一鍋端?別人偏偏不殺,非要殺劉伯承的女兒?

再說,1949 年後,中共從國民黨留下的檔案和臺灣解密的檔案,都找不到這一特務行動的任何蹤跡。估計,散佈劉華北是國民黨特務殺的人在故意誤導偵案人員,或者變相迫使劉伯承一家停止追查。

黨史專家認為,殺人兇手就在中共中央內部,背後指使的人一定級別非常高,高得令人不敢懷疑,否則不可能一點線索都沒有!這就好比劉志丹帶部隊去前線,結果被流彈擊斃,而且是背後射來的流彈。誰開的槍?關鍵是誰指使開的槍?

估計,指使殺害劉伯承女兒的人一定是長期不滿劉伯承的人。這樣的人一旦重權在握,一定會不擇手段殘害一大批同事和戰友。1986 年,94 歲的劉伯承在臨死前說:“劉華北的案子沒能破,我是死也不瞑目啊。”

據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說,劉華北被害一事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有抓到兇手。父母對此一直很傷心,但他們也沒有怨恨他人。劉太行最後這句"也沒有怨恨他人"真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如果是國民黨特務所為,劉伯承需要"怨恨他人"嗎?

通過上述這些事件可以看出,中共高層權力鬥爭是多麼激烈、複雜和微妙。

彭德懷為什麼要整劉伯承?

現在許多人對彭德懷報以同情,因為他因在 1959 年中共的廬山會議上向毛澤東呈遞《萬言書》,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弄得餓殍遍野,而被毛澤東打成反黨集團,最後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彭德懷似乎給人留下為民請願、剛直不阿的形象。

然而,中共高層中好人幾乎沒有一個,就連彭德懷對與自己意見相左或心存芥蒂者同樣要打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腳,讓其永不翻身的。這種一得勢就整人的做法,似乎是中共的"優良傳統”。1958 年,彭德懷任國防部長,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他發起對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元帥的批判,罪名是學習蘇聯,搞教條主義軍事教育,逼迫劉伯承辭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之職,使其永遠淡出了軍界。中共十大元帥中,劉伯承是第一個在黨內政治鬥爭中中箭落馬的人,而向劉伯承元帥發起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人正是彭德懷。

但是,彭德懷並沒有高興多長時間。僅一年後,他在廬山會議上就被毛澤東狠狠地打倒在地。因為彭德懷平時作風跋扈、脾氣暴躁、語言粗魯,過去也習慣整人,因此也得不到別人對他的同情。因為上述個性,彭德懷在軍內常常不能處理好戰友的關係。進入中央政治局後,在處理那些被其稱為"文人"的官員關係時,也是非常緊張。

1959 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受到了不該有的不公平對待。雖然始作俑者是毛澤東,但是牆倒眾人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1958 年夏天,毛澤東操控的中央任命鄧小平為中央反教條主義領導小組組長。在鄧小平的親自領導和彭德懷的直接指揮下,全軍開展了反對教條主義的政治運動,進行所謂的"兩條建軍路線"的鬥爭。

1958 年 6 月 23 日,毛澤東在其召集的第一次軍委會議主席團成員和各組組長座談會上,就開始為整劉伯承煽風點火。毛澤東說:“現在軍事學院奇怪得很,中國革命戰爭自己的經驗不講,專門講蘇聯的’十大打擊’,而我們幾十個打擊也有,卻不講。應該主要講自己的,另外參考人家的。“毛澤東意猶未盡,繼續批劉伯承,說道:“劉伯承身上的舊軍閥習氣就完全沒有嗎?當著他的面我也要說,我看還是有的。他一到蘇區,就和’洋大人’搞在一塊兒,軍事上完全是本本主義、教條主義那一套。抗戰時期,好一點。解放戰爭初期,特別是進入大別山,也不行。解放後,辦了軍事學院,好為人師,搞起了老本行,教條主義,莫誤人子弟呦!”

彭德懷趕緊在毛澤東的火上加油,說:“劉伯承身上有很嚴重的教條主義,不但影響了南京,北京也有些劉伯承的吹鼓手、抬轎子的。“彭德懷進一步提出批判劉伯承的"教條主義"要於歷史舊事相結合,說:“不要忘了,紅軍時期,劉伯承的教條主義可是逼死過革命同志的!“毛澤東立馬又呼應過來,表示:“教條主義真是害死人唷!”

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的一唱一和之下,劉伯承的處境益加艱難。彭德懷說在紅軍時期劉伯承的教條主義逼死過革命同志,這顯然是誣陷。長征時,紅一和紅四方面軍會師草地後,張國燾的四方面軍主動提出送一些軍、師一級的高級將領到劉伯承任總教官的紅軍學校受訓,以接受較高、較新的軍事知識。李先念的軍事搭檔,時任紅四方面軍三十軍軍長的餘天雲,聰敏倔強,作戰勇敢,剛剛 20 歲便當了軍長,深受張國燾器重。

他到了紅軍學校後,由於文化基礎太差,閱歷又有限,加之性格剛烈,爭強好勝慣了,在學校不僅不好好學習,而且常常與教官包括劉伯承本人吵架,甚至發展到他公然拔槍威脅和謾罵教官。紅軍學校校長何畏是餘天雲的老上級,出面制止他的魯莽行為,但餘天雲仍我行我素。何畏只得執行軍法,將他關了短期禁閉。但是事後,餘天雲越想越窩火,認為紅軍學校不給他這位紅四方面軍最年輕的軍長的面子。於是,在部隊行至大金川激流時,跳崖自殺了。

對於此事,連一向偏愛餘天雲的張國燾也公平地認為餘天雲如此脆弱的心理和輕率的舉動是不足取的。當時,毛澤東也說:“餘天雲還是個娃娃嘛,想不開,尋了短見,怪不得誰。“二十多年後,彭德懷重提舊事,把餘天雲之死歸因於劉伯承的"教條主義”,這顯然是人品問題。

1958 年 6 月 29 日,在毛澤東召集的第二次會議主席團成員和各組組長會議上,毛澤東再次批判劉伯承,雖然態度略有所緩和。毛澤東說:“劉伯承的問題主要是沒有破除迷信,兩頭沒搞好,一頭是他到中央蘇區時沒有搞好,一頭是革命勝利後在軍事學院一段沒有搞好,中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表現還算好,這段時間長,工作好,很努力。所以兩頭短,中間長,兩頭小,中間大。”

毛澤東說劉伯承"在中央蘇區沒有搞好”,系指他在 1932 年寧都會議上和眾多留蘇派人士一起反對過毛澤東。而毛澤東批評劉伯承革命勝利後在軍事學院一段沒有搞好,系指他在做南京軍事學院院長期間,在教學中使用蘇聯軍事課程和教材,而對毛澤東的"遊擊戰"“持久戰"等軍事思想宣傳不夠積極。

1957 年,彭德懷批劉伯承在南京軍事學院的教學搞的是教條主義。劉伯承私下裏還敢做些反駁,例如他對第十五軍三十四師師長崔建功說過,同一《孫子兵法》,馬謖的用法就是教條主義,諸葛亮就不是。龐涓、孫臏同師鬼穀子,可是一個是教條主義,一個不是教條主義。王明和毛主席讀的同是馬克思、列寧的經典著作,一個是教條主義,一個不是。所以教條不教條,重點不在先生而在學生,重點不在學而在用。

到了 1958 年,毛澤東親自上陣批劉伯承的教條主義,劉伯承不敢爭辯了。據說,有人曾對毛澤東說,軍隊這樣搞下去,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了!蔣介石可是靠黃埔起家的喲!這些話對走上神壇的新皇帝毛澤東而言,不能不在心中對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產生高度警覺。毛澤東感到需要動一動劉伯承了。

1958 年夏天,彭德懷整劉伯承。現在的黨史專家普遍認為是私仇公報。1937 年西安事變之後,為了求生存,中共表面上接受了中華民國政府和蔣中正委員長的領導。紅軍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帽徽也改為青天白日旗。朱德和彭德懷分別擔任了八路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而劉伯承則擔任八路軍屬下的一二九師師長。

1940 年 3 月至 9 月,彭德懷發動了所謂的"百團大戰”,而擔任其主要作戰任務的便是一二九師。毛澤東是不認可彭德懷的"百團大戰"的。毛澤東主張共軍要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也就是說,打著抗日的旗子,拿著民國政府的軍餉,但不要與日軍正面交戰,而要悄悄地擴大八路軍和新四軍佔領地盤的面積和人數,以便在美蘇出兵趕走日軍之後,與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爭天下,留待日後來推翻中華民國政府。

毛澤東認為彭德懷的"百團大戰"過早地暴露共軍的實力,從而引起蔣介石的警惕。1944 年 4 月,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了《學習和時局》的報告,以後又按地區和軍隊系統召開了相關的座談會。劉伯承在座談會做了《晉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現狀》的報告,他雖然肯定了"百團大戰"的成績,但也指出了"百團大戰"的一些缺點,特別認為"百團大戰"過分強調了正規軍,犯了放任地方武裝的錯誤,一度影響了根據地的建設。

劉伯承提出的這些問題,本來並不是針對彭德懷,他只是對自己執掌的一二九師和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工作作了自我反思和檢查。然而,劉伯承的報告正合毛澤東當時的口味,於是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把劉伯承的《晉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現狀》的報告印發出來,交與大家討論。也就是說,劉伯承的報告被毛澤東利用了,用來否定彭德懷的"百團大戰”。從此,彭德懷對劉伯承恨之入骨。

1950 年 6 月,金日成在史達林的默許和教唆下,悍然發動了突然襲擊式的侵韓戰爭,韓國措手不及,領土幾乎全部淪陷。此時,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美國等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出兵制止朝鮮對韓國的侵略,並以摧枯拉朽之勢將金家王朝侵略軍擊潰、殲滅,並趕到鴨綠江邊。

1950 年 10 月 1 日,金日成請求中國政府出兵。正與史達林爭做國際社會主義陣營領袖的毛澤東決定出兵支援金家王朝,對抗美國和西方民主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毛澤東要愛將林彪掛帥率領共軍援助朝鮮,然而林彪反對出兵朝鮮,他主張以國內經濟建設為主,軍事上以解放臺灣為首要任務。

比起其他元帥來,彭德懷的文化底蘊較弱,在別的元帥或大將都不願帶兵赴朝的情況下,他卻自告奮勇爭著去,這也註定他後來悲慘的命運。中共打敗國民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打了幾十年仗的元帥理應吃著美食,懷抱美女,享受生活去了。帶兵到異國他鄉的朝鮮打仗,對手又是正義之師的聯合國軍,如果打輸了,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即使戰爭僥倖打贏了,凱旋而歸,功高蓋主,必然會引起其他元帥們共同的嫉妒和毛皇帝的猜忌,槍打出頭鳥,好景必不長。

況且,彭德懷這個人實在糊塗,毛澤東把唯一健康的兒子毛岸英送去志願軍司令部監軍,沒有保護好,還給美軍投的燃燒彈燒死。誰知道彭德懷是有心還是無意?這樣的疑問,不知道在毛澤東心裏湧現過多少次。毛澤東曾發電報讓彭德懷搬遷指揮部,為什麼彭德懷沒有執行命令呢?美軍轟炸志願軍司令部,為什麼彭德懷沒事,而未來要接毛澤東班的毛岸英卻死了呢?正確的做法是,彭德懷寧願自己死,也要保護毛岸英健健康康地活著。待毛澤東百年之後,毛岸英成為毛二世。

正如林彪所料,1951 年 5 月,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遭遇"滑鐵盧”,不僅慘敗,而且敗得十分"難看”!“志願軍"三兵團六十軍 180 師被聯合國軍分割包圍,一敗塗地,除了死的,單是被俘虜的就達 6 千多人。真是無巧不成書,該師恰好就來自原先劉伯承的第二野戰軍。

彭德懷對志願軍三兵團司令員王近山罵道,你們不是劉伯承帶出來的部隊嗎?劉伯承不是最講戰術的,怎麼也會打敗仗?這話不久就傳進了劉伯承的耳中。劉伯承語帶諷刺地回擊道,彭總批評得對呀,部隊不講戰術素養,瞎打蠻幹,怎能不敗?意思就是,你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瞎指揮,打了敗仗,難道該我劉伯承負責不成?這話後來又傳回了彭德懷的耳中,兩人原先的歷史糾葛上又增添新的傷痕。

劉伯承沒有去朝鮮戰場,卻主動給毛澤東寫信,請求辭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等職務,要求去南京,創辦南京軍事學院。劉伯承對南京軍事學院傾注許多心血,立志打造出一所"東方的西點軍校"或"東方的伏龍芝"式的軍事學院。劉伯承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曾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過三年,是共軍高級將領中,屈指可數的喝過蘇聯洋墨水的人。經過他幾年的辛苦經營,1956 年該院已具一定規模,已由最初的 4 個系發展到 12 個系,學員由 750 人增至 3000 多人,並受到毛澤東的好評。

1956 年 1 月 11 日,毛澤東在南京軍事學院 5 周年校慶之際,由陳毅、羅瑞卿、譚震林等人陪同視察了該校,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然而就在這一年,蘇聯共產黨召開了二十大。赫魯雪夫在會上作了否定和批判史達林的秘密報告,將史達林駭人聽聞的獨裁專制、濫殺無辜、血腥迫害不同政見者的大量證據公佈於眾。毛澤東有兔死狐悲之感,害怕自己死後,其思想和暴政同樣會遭到清算。

正在莫斯科參加蘇共二十大的中共代表團長朱德,曾發電報給人在北京的毛澤東,問是否該表態支持赫魯雪夫。毛澤東讀了電報,氣急敗壞地罵道:“這個朱德,真是老糊塗了!”

毛澤東認為蘇共已經變修,準備和赫魯雪夫對著幹。1956 年 4 月,毛澤東授意《人民日報》發表編輯部文章《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竟稱史達林"功大於過”。接著,毛澤東又發表了他的《論十大關系》,更進一步提出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向蘇聯學習。

1956 年 6 月,中共中央更發文通知全黨,強調要克服教條主義,特別是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外國經驗中的教條主義。從朝鮮戰場回國,正春風得意擔任國防部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立馬嗅出毛澤東新的政治動向來。毛澤東正在摒棄 50 年代初"一邊倒"依靠蘇聯,一切向蘇聯學習,一切唯蘇聯馬首是瞻的做法。

彭德懷認為劉伯承創建的南京軍事學院就是一個全盤抄襲蘇聯經驗,全部照搬蘇聯的軍事理論、全盤使用蘇聯軍事教材的解放軍學府。不但有蘇聯的軍事顧問,而且連課程設置與訓練安排,全都照搬了蘇聯那一套。劉伯承本人也是師承蘇聯,科班出身而"海歸"的軍事理論家。因此,為了緊跟毛澤東的步伐,彭德懷準備對劉伯承出手了,痛批他的軍事教條主義。

彭德懷到中南海與毛澤東密談後,於 1957 年 2 月以中央軍委的名義派出以陳賡、黃克誠為首,包括甘泗淇、陳士榘等三個上將在內的十二人工作組,對南京軍事學院進行審查。後來,在給軍委的審查報告中稱,劉伯承主持的南京軍事學院在教學中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教學工作中的教條主義相當嚴重,最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和我國我軍當前的實際情況不太適應。

而在該報告的最後,更特別強調學院中的許多同志已經感到有反對教條主義的必要,但院黨委仍然徘徊、猶豫、拖延,未能下定決心。不消多說,作為院長的劉伯承對此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拿到審查組報告後,彭德懷馬上定性,教條主義的大本營就在南京軍事學院,司令部就在我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當時擔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部長的是上將肖克,他對彭德懷的草率和武斷感到無法接受,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與彭德懷本人交換意見。

可他萬萬沒想到,他的這封信,也像廬山會議上毛澤東拿彭德懷的"萬言書"作罪證一樣,被彭德懷當成把柄和罪證抓住,稱肖克向國防部瘋狂進攻,肖克的後臺就是劉伯承。歷史總是有驚人的重複性,在一個沒有民主和法治的國度裏,誰的官大,誰便掌握了"絕對真理”!更是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高官也人人自危,你周圍總是圍著一群餓狼,隨時等待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彭德懷元帥整起人來,比後來別人整他有過之而無不及。上將肖克連續被批鬥四個多月,有一次,肖克在會上聲辯了幾句,主持會議的黃克誠總參謀長立即大聲喝道:“你還不服氣?再開幾次批鬥會!“於是,批鬥會又接連開了好幾次。有一天,患病的肖克大口吐血,醫生端了吐滿血的痰盂給彭德懷派來整肖克的人看,他們不但不同情病重的肖克,反而斥罵醫生,同情反黨分子,立場不穩。

南京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蔡鐵根大校,對於把五十年代軍內制定的《共同條令》也作為教條主義來批判,持有不同看法。他說:“這個條令是經彭德懷元帥修改、軍委例會通過和毛主席批准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當場摘掉領章、帽徽,帶走關押,後被開除軍籍,發配邊疆勞改。他在勞改農場仍堅持當年的觀點,結果飽受淩辱摧殘,居然被當成現行反革命槍斃了。

如此血雨腥風,如此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彭德懷在 1958 年就提前幹起十年後文革中紅衛兵幹的壞事。後來彭德懷被毛澤東打成反黨集團的頭子,被迫害致死,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的報應吧。

1959 年夏天在廬山上,毛澤東在批評彭德懷時說過這樣的話:“去年反教條主義,為了順你的意,我讓他們一個提前休息,一個發了轉業費,你彭德懷還不滿意?“提前休息的人系指劉伯承,而被迫轉業的人系指肖克。毛澤東的話的意思就是,讓劉伯承"提前休息"和讓肖克"轉業”,純粹是迎合彭德懷而不得已才採取的行動。可見,毛澤東把 1958 年整劉伯承和肖克的主要責任推給彭德懷。

1957 年 8 月後,劉伯承的身體每況愈下。他的右眼早在他 24 歲那年已失去,因為 1916 年 3 月 20 日劉伯承率部攻打酆都城,被守軍從城門上射來的兩顆子彈擊中,其中一顆子彈擦傷顱頂,另一顆子彈從右太陽穴射入,穿透右眼而出。到了 1957 年 8 月,他的左眼又因為青光眼疾幾至失明。

為了躲避批判教條主義運動的鋒芒,劉伯承於 1957 年 8 月 6 日致信毛澤東和國防部長彭德懷,請求免去南京軍事學院的本兼各職。信中這樣寫道:“原來就是殘疾多病的身體,勉任六年學術工作,極感吃力。自 1953 年虛脫症以來,腦力、眼力、神經和創傷諸舊病反復糾纏,已經難於看書提筆,休假也多,這是整頓三風所不允許之事,也使忝列此職成為疚心之事。據此,請求免任我以高等軍事學院這麼重要的新職,並請在移交南京軍事學院職務之後,乘間療養一個時期,一俟病癒,再赴北京專任軍委委員參加實習機關工作。”

劉伯承的請辭,正和彭德懷的心意。他操控的中央軍委立即批准劉伯承的辭呈,然後,彭德懷任命廖漢生中將接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鐘期光中將該院任政委。雖然劉伯承已經辭去南京軍事院長,但是彭德懷和鄧小平並未因此而放過他。

對於劉伯承是否要在 1958 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親自作檢查,毛澤東說:“讓劉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來參加會議作檢討,表示個態度就可以了。“得知毛澤東這個意思,陳毅趕到北京協和醫院,對劉伯承說:“你寫啥子檢討嘛!要寫,你就寫 100 個字就行了。”

鄧小平為什麼要整劉伯承?

彭德懷也開始同意劉伯承不必親自到會做檢查。但是,被毛澤東任命為中央反教條主義領導小組的組長的鄧小平卻力排眾議,一定要劉伯承親自到批判會上做檢查。

當鄧小平派去的人到醫院病房裏,半請半押地要劉伯承親自到會時,劉伯承夫人汪榮華流著眼淚說:“劉伯承的眼睛快瞎了,青光眼很嚴重。”

1958 年 7 月 10 日,在懷仁堂的軍委擴大會議上,一千多人座無虛席。66 歲、疾病纏身已近失明的劉伯承被黃克誠扶上講臺,被迫作違心的、沉痛的檢討。每說到委曲傷心處,幾乎哽咽不能成句。

好在劉伯承平時人緣尚好,從來沒有整過人。而軍內不少人,卻對彭德懷此時的得勢不饒人、飛揚跋扈,對一個並無明顯過錯的老人如此痛下殺手,產生逆反情緒乃至兔死狐悲之感。故最後以一致鼓掌,通過了劉伯承的檢討,使劉伯承總算僥倖過關,得以全身而退。

1959 年 1 月 19 日,劉伯承服從命令,掛印罷官,進京閒居,兵戎生涯從此結束。俗話說,禍兮福之所倚。1958 年的反教條主義運動中,劉伯承被打倒,從此無職無權,遠離了政治旋渦。後來在反右和文革等政治運動中,黨內爭權奪利者已不再把劉伯承視為威脅,這倒讓他安度晚年,一直活到 1986 年 10 月 7 日,享年 94 歲。

鄧小平為何不給劉伯承平反?為什麼 1958 年的鄧小平也趁機整劉伯承呢?人們常說"劉鄧大軍”,以為鄧小平和劉伯承關係密切,實際上並非如此。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其他野戰軍都是司令員兼政委,黨軍權力一把抓。唯獨中原野戰軍是個例外,毛澤東讓劉伯承做中原野戰軍的司令員,同時安排鄧小平做政委。政委是一把手,有人事決定權,這樣安排就是讓劉伯承只管打仗。每一次中原野戰軍打了勝仗,政委鄧小平就會說:“這是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勝利。“鄧小平的話讓劉伯承心裏不舒服,明明是我劉伯承指揮打贏的勝仗,怎麼就成為毛澤東思想的功勞呢?

上世紀 60 年代之前,鄧小平拍毛澤東馬屁響亮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劉少奇和林彪。於是,劉伯承對鄧小平說:“如果勝仗是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勝利,那麼敗仗豈不是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失敗嗎?“鄧小平無言以對。1947 年 8 月,劉伯承和鄧小平率中原野戰軍挺進大別山,之後不久,劉伯承和鄧小平之間有了尖銳的矛盾,一度到了不一起吃飯的程度,甚至準備各帶一部人馬,分開行動。

劉伯承於 1986 年 10 月 7 日去世。劉伯承在 1976 年毛澤東逝世後,一直要求中央給他就 1958 年受到錯誤的教條主義批判平反。他認為這不僅是有關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關係到跟他一起工作的許多同志的問題,關係到今後軍事院校工作怎麼搞的問題。他說:“現在連胡風都平反了,為什麼不給我平反?”

劉伯承夫人汪榮華和子女也積極為劉伯承的平反而到處活動。有一天,鄧小平夫人卓琳給劉家打電話,叫子女們做好父母的工作,要聽中央的話,不要再提平反的事。在 1985 年開軍隊院校會議前,張震和楊得志兩位將軍感到軍隊只提革命化是不夠的,需要提現代化和正規化。他們認為給劉伯承元帥平反迫在眉睫,因此他們兩個人親自向鄧小平彙報,請求鄧小平給劉伯承平反。鄧小平沉默許久後說:“我就是當年反教條主義領導小組的小組長。“張震和楊得志兩人無言以對。鄧小平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不能平反。

1997 年 2 月 29 日,鄧小平逝世。又過了幾個月,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才為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遭受了政治迫害的同志徹底予以平反。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