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下集):邓小平是怎麼玩弄權術,扳倒華國鋒的?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積極回應黨中央的號召,繼承毛主席的遺志。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斷主義;要團結,不要混亂;要國民政黨,不要搞隱瞞詭計。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將毛主席開拓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華國鋒講話)

在後來對於華國鋒的批判中,他的兩個凡事是最大的罪狀。所謂的兩個凡事就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個說法是汪東星提出來的,華國鋒按照這個表述也說過類似的,但是說得不多。

華國鋒他之所以能夠在暗流湧動、大佬凝厲的黨內登上大位,權力的合法性不是來自於自身的能力或者資歷,而是因為他是老毛指定的繼承人,就像國大皇帝指定太子繼位一樣。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必須也只能在表面上繼續高舉老毛的旗幟,繼承老毛的一搏。如果他一上台就否定老毛,那就等於否定他自己。包括鄧小平,老毛在世的時候,他姓氏淡淡地說永不犯案,老毛死後也只能用功過三七開來替他洗地,所以他自己也沒有膽量否定老毛。

但是我們說看一個人要聽其言關其行。華國鋒當政後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完全否定了老毛的路線。他發動政變,逮捕老毛的遺霜和留下的四人幫,這本身就是對老毛路線最大最根本的否定了。以至於 1976 年的 11 月,當時的美國共產黨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時候,他通過的決議中居然是公開大罵華國鋒,說他在中國搞右派政變。事實上在 1977 年 3 月份以後,華國鋒在公開場合就再也沒有提過兩個凡事。說華國鋒搞兩個凡事,完全是後來鄧小平為了搞垮華國鋒,捏造的罪名。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華國鋒才是改革開放的實際奠基者和發起者。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第一,解放思想倡導者。1978 年的 2 月,在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華國鋒做了政府工作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他第一次公開提出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在同年的 7 月國務院會議上,華國鋒又一次提出,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這句話聽起來是不是很熟?因為後來鄧小平也說過很多次,但是最早說出來的是華國鋒。

他還說過一段更讓人震驚的,現在有個問題,高幹思想跟不上,怎麼辦?多出國,多考察。我們是坐井觀天,夜郎自大。中國不僅是毛澤東思想的故鄉,也是夜郎自大的故鄉。隨後在華國鋒的要求下,1978 年 3 月起,國務院派出了四個考察團到海外考察,開啟了大規模引進外資和西方技術的序幕。華國鋒還把原來引進外資 43 億美元的計劃,一下就提高到 500 億美元。中日合作的第一個項目,上海寶鋼,就是在華國鋒的拍板下立項開工的。

王振作為中共黨內的頑固的保守派,1978 年作為副總理被華國鋒派到英國去考察。這個老頑固看到英國社會的現狀之後,大受震撼,回國後他是這麼報告的:英國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三大差別基本消滅,社會公正社會福利也受到重視。如果加上共產黨執政,英國就是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可見當年出國考察對於這幫老頑固的震撼有多大。

這些東西今天說起來很平常,但是大家要知道,當時文革剛剛結束不久,那種和西方為敵,動不動就要抓特務,批判走資派的環境還在,中共黨內的保守勢力還非常強大。華國鋒作為最高領袖,公然號召走出國門看世界,向西方學習引進先進技術,這個非常難得,因為他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

第二,經濟特區創建者。1978 年的 4 月,以段雲為首的港澳經濟考察團向華國鋒提交了一份考察報告。在這個報告裡面,他們建議改變廣東保安線和珠海線的行政規劃,實行和港澳對接的特殊經濟政策和外匯政策,想把兩個地區建設成為出口外貿加工區,這也是經濟特區最早的雛形。華國鋒肯定了這份報告,而且要求說幹就幹,把它辦起來。隨後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勳就提出了經濟特區的想法。經濟特區這種資本主義形態的東西,在當時完全是石破天驚的全新事物,它本身是對計劃經濟的徹底否定,所以存在很大爭議。當時習仲勳也為此多次向華國鋒和鄧小平請示。華國鋒隨後在 1979 年的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一錘定音,黨中央國務院下決心給廣東搞點特殊政策,和別省不同一些,自主權大一些,在深圳珠海搞特區,搞成特區就可能發展快一些,因為廣東和別的省不一樣,它有特殊的有利條件。在他講話後一個月,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就正式成立了經濟特區,拉開了改革開放深圳的序幕。這個事兒,雖然是習仲勳和鄧小平具體策劃的,但是沒有華國鋒的拍板,絕對幹不成。

第三,危險事舉的倡議者。中共改革開放的一些重要人物,基本上都是在華國鋒當政後,被他親自點名請出來的,比如胡繼偉、胡耀邦、鄧小平、谷牧、習仲勳等等。胡耀邦、習仲勳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放開手腳,大規模地搞平反冤假錯案,搞經濟特區等等,說到底,都是在華國鋒的理解和支持下才搞得成。特別是鄧小平,他是被老毛親自點名打倒的,僅僅給他保留了一個黨籍以觀後效。如果華國鋒真的要繼承老毛的路線,就根本不可能給他翻身的機會。雖然最早是葉劍英提名鄧小平復出,但是作為最高領袖,華國鋒如果不點頭,鄧小平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1976 年的 4 月,在抓捕世人幫之後的政治局會議上,華國鋒就宣布了三條措施:

第一,請鄧小平出來工作;

第二,要在中央會議上堂堂正正的出來;

第三,要為鄧小平出來工作做好群眾工作。

因為當時鄧小平已經被批倒批湊了,華國鋒為了讓他付出,可謂是用心養苦。可以看出,華國鋒這個人在掌握最高權力之後,沒有玩弄權術鞏固權力,反而是在積極的下放權力,危險視覺。對於那些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的政治對手,完全是不設防。

不僅如此,華國鋒在當政的四年多的時間裡面,他除了批判世人幫之外,沒有發起過一次政治運動。像鄧小平當政之後,他其實也搞過好多次,怎麼清除精神烏矮,83 年的嚴打,86 年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等。但是華國鋒是完全一心一意搞建設,政治氛圍非常寬鬆。

胡耀邦在被華國鋒重用之後,推動了實踐式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其實胡耀邦在這個事之前並沒有和華國鋒溝通,為此華國鋒還遭受了黨內保守派的攻擊,但是華國鋒把這些事自己扛下來了,讓胡耀邦得以大展全角。

華國鋒下台之後,胡耀邦在鄧小平的手下幹得多麼的憋屈,最後被迫辭職。這其實也反寸出,他當年在華國鋒的手下是多麼幸運,他能夠大刀闊斧的推動真理標準討論,推動平反工作,說實話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華國鋒的撐腰。

後來北京西單出現了民主強,民間自發到那裡貼大字報,發表對於實居的看法,其中也不乏對於中共高層領袖的批評,甚至對於自由民主的嚮往等等。這個事兒背後有鄧小平推包住了,其實就是針對華國鋒,但是華國鋒不僅沒有阻止,反而是採取了寬容忍讓的態度,沒有壓制民間的聲音。

鄧小平上台之後,目力打到了,立馬就查封了西單的民主強,抓捕相關人等。和華國鋒對比起來高下立派。其實最能體現華國鋒這個人包容和民主態度的是 1978 年 11 月召開的 11 屆三中全會,這是迄今為止中共歷史上最民主的會議。

華國鋒開篇就講,我是下決心叫大家講話,既然大家請來了就要讓大家講話,及時廣義。所以這個會議一開始,很多人就提出解決歷史一案的問題,並且對兩個凡事直接批評,矛頭直指中央的副主席王東興和華國鋒本人。會議是堅銳而激烈,華國鋒對於那些批評不僅沒有壓制,反而兩次當眾公開自我檢討,認為大家提出的批評他作為中央主席,無論如何都是負有責任的。在中共這種死不認錯的政黨裡面,這種破天荒的包容可謂是空前絕後,目前也只有華國鋒一個人做到了。

根據後來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的回憶,當年的胡耀邦在參加完這個會議後非常興奮,他回來就對兒子說,在一個低巴上,華主席一出頭打開了一個缺口。歷史的潮流究竟把缺口衝破多大,這就要看人民的力量了,誰也不能事先估計到。不僅是胡耀邦,包括當年參加會議的人民日報主編胡錫瑋,余光源都承認,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能夠成功,和華國鋒本人的民主姿態和民主精神密切相關。胡錫瑋在晚年自己的自書中是這樣說的,回過頭來冷靜的衡量一下,在他作為黨的主席的短短時期內,就他的一個很重要的政治品德來說,畢竟是我們黨歷史上一位比較開明比較民主的最高領袖。

華國鋒雖然在政壇上贏得了好口碑,但是僅僅靠好口碑,是很難在一個極權政黨中鞏固權力的。在玩弄權術方面,華國鋒說實話確實和鄧小平不是一個水平的。

在華人堂事變發生後的幾天,也就是 1976 年的 10 月 10 號,鄧小平就寫信給華國鋒表忠心。這封信寫得非常肉麻,不僅是政治上思想上,國鋒同志是最適合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就年齡來說,使無產階級領導的穩定性至少可以保證 15 年至 20 年之久。我從全國人民一樣,情不自禁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我用這封短信表達我內心的真誠的感情,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萬歲。

1977 年的 4 月 10 號,迫不及待的鄧小平又寫了第二封信表忠心,完全擁護華主席抓綱治國的方針,和對當前各種問題和工作的部署。為了表示和華國鋒站在一起,鄧小平甚至表態擁護兩個凡事:“我們必須世世代代高舉和捍衛正面光輝偉大的旗幟。我們必須世世代代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後來鄧小平用兩個凡事來批評華國鋒,真的是翻臉不認人。

華國鋒畢竟太年輕,當時被鄧小平的姿態所迷惑,也因為有葉劍英的支持,所以很快就放虎歸山。1977 年的 7 月,恢復了鄧小平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這些職務都是黨政軍的重要職位,一下就全部都交給了鄧小平這個實力派,讓他順利地東山再起。

華國鋒滿以為鄧小平會對自己感恩戴德,殊不知鄧小平從心裡是根本瞧不起他的。我前面說過,鄧小平進入黨內最高領導層的時候,華國鋒只是一個縣委書記,資歷完全不在一個層面。鄧小平這種權力慾望極其強烈的人,怎麼可能甘心蹲在一個小地的後面呢?鄧小平在復出之後,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奪權之路。他本來在黨內就是根深蒂固,一呼百應,這個時候又身居要職,更有說話的份量。他聯合陳雲、李先念、王震、胡耀邦,趁華國鋒出訪國外的時候,私下活動,大面積地約談老部下和實權派,封官許願,形成了強大的反對華國鋒的聯盟,徹底地架空了華國鋒。

特別是在 1980 年的 2 月,鄧小平陳雲聯手把胡耀邦、趙紫陽送進了政治局,當上常委。控制了政治局之後,就發動了對兩個凡事的大批判,喊殺聲影地說華國鋒擁護極左路線,迫使支持華國鋒的王震、紀登奎、吳德、陳錫聯、陳永貴、吳桂賢等等人辭職,完全解除了華國鋒在政壇上的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手握權力的華國鋒為了避免黨內的分裂,瞻前顧後、憂慮寡斷,他沒有採取像樣的反制措施,也沒有去保護這些支持自己的人,使得自己的威望大為受損,沒有人再敢站隊追隨他。這個時候的華國鋒已經成了一個光桿司令。最後一個盟友葉劍英年事已高,在華人堂事變之後基本上就在家裡面養病,能給予華國鋒的支持也不多了。所以華國鋒在和鄧小平的鬥爭中,是完全處於劣勢。

1980 年的 8 月,鄧小平和陳雲的控制之下,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很多人提出基於黨政分開的原則,華國鋒兼任的職務太多了,迫使華國鋒辭去了兼任的國務院總理一職,由趙紫陽接任,而胡耀邦掌控了中央書記處。這一年失去了黨政權力,也注定了華國鋒已經無力回天。

1980 年的 11 月,鄧小平和陳雲窮追猛打,連續召開 9 次會議,發動對華國鋒的批判,討論華國鋒的執政問題。陳雲、李先念帶頭炮轟華國鋒,要求他下台。甚至是受過華國鋒大恩的胡耀邦,也在這個時候反水,留下了一身的污點。他在鄧小平的授意下,偽心地批判了華國鋒。最後在牆倒眾人推的情況下,華國鋒最後的盟友葉劍英也被迫發了言:“如果國鋒同志不願意承擔責任,那就由我來承擔好了。”葉劍英說出這話,華國鋒就已經知道大事已去,沒有再做辯解,當場就表示接受批評,並且提出了辭職。

1981 年 6 月召開的中共 11 屆六中全會上,華國鋒被迫辭去了中央主席、軍委主席的職務,由胡耀邦接任中央主席,鄧小平接任軍委主席。到 1982 年中共十二大的時候,華國鋒的職務就只剩下一個名義上的中央委員了,徹底地淡出了高層權力圈。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會疑問:作為最高領袖的華國鋒,為什麼會在短短的兩年多的時間裡面,就輕而易舉地被鄧小平給扳倒了呢?這裡就不能不提華國鋒作為政治領袖的三大致命缺陷。

第一個缺陷,包袱沉重,既要又要。華國鋒被鄧小平抓住的最大把柄,就是他堅持兩個凡事的文革路線。老毛作為華國鋒上台的護身符,華國鋒沒有意識到他同時也是一個負資產。加上他本身對於文革的體會和認識並不是特別深刻,所以他雖然當政之後,實際上是推翻了文革的路線,但是在正面的宣傳中,又不得不繼續維護老毛的神聖地位,對文革不敢也不能深入地切割和批判。這種既要又要、兩頭討好,實際上就給反對派留下了口實。

胡耀邦在參與批判華國鋒的時候,說過這麼一段話:“按理來說,國鋒同志內心不是對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全部贊成的。可是國鋒同志在粉碎四人幫後,講的卻是另外的東西。這裡面就產生了一個實用主義的問題,這就是要害的地方。國鋒同志在對待毛澤東同志的問題上,是撿他需要的,只顧眼前不顧後果。”胡耀邦這段忘恩負義的講話,是他一生的恥辱,但是也可以看出華國鋒因為不敢甩開老毛的這塊招牌,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這也導致他的各項改革措施實際行動和紙面宣傳自相矛盾,最終都成了為他人做嫁衣裳。

這是因為他確實在思想上,沒有達到真正要求政治體制改革的高度。如果他真的是下定決心,否定老毛的政治遺產,完成和老毛的切割,那麼在政治上,可能會得到更多的改革派的支持。

華國鋒的第二個缺陷是資歷太淺,根基不穩。華國鋒是因為忠厚老實,被老毛看上當做接班人的。他本人在中共的黨內,和同時期的政治大佬們比起來,完全沒有可比性。鄧小平、葉劍英、陳雲、李先念、王震這些元老,歷經風雨,在黨內、軍內都有自己的派系和勢力,根深蒂固,所以就算是一時被打倒,影響力依然很大,很容易就能東山再起。但是華國鋒沒有,他從政最大的靠山就是老毛,一路提拔,也是因為老毛的青睞和關照。有一些實際的政績,但是不足以保證他的領袖地位。說白了,華國鋒在黨內只能算是一個後起之秀,在派系林立的中共黨內,基本上算是孤家寡人,沒有支撐。在粉碎四人幫之後,他也沒有及時的提拔自己的勢力,基本上還是依靠王震、葉劍英這些老人,一旦失去他們的支持,就非常危險。

作為一個沒有自己派系的領袖,華國鋒如果要坐穩位置,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大力提拔自己人,形成自己的羽翼;二是分散權力,讓黨內的元老形成權力平衡,自己站在中間作為最後的決定力量。但是這兩步棋,華國鋒都沒有走。他過於大公無私,在自己的權力還沒有穩固的情況下,就過早地把權力交給了鄧小平、陳雲這些實力派,讓他們很快就逐漸就步,架空了上層,自己也成了有名無實的光桿司令。特別是對於中共這麼一個非常講究槍桿子的政黨,華國鋒在軍隊內部完全沒有影響力。作為軍委主席,實際上根本指揮不動槍。他更應該在控制軍隊上下點心思,但是他卻天真的希望可以通過鄧小平來控制,把軍隊的權力交給了鄧小平。在鄧小平通過中越戰爭徹底掌控軍隊之後,他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籌碼。

華國鋒的第三個缺陷就是能力有限、優柔寡斷。中國有一句老話: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善不為官,仁不從政。也就是說,仁慈的人不適合帶兵打仗,仗義疏財的人也沒有辦法管理財務,過於善良的人不能做官,講究仁義的人很難從政。說白了,就是在專制體系的政治鬥爭中,根本上是一種零和博弈,更多的時候需要殺伐果斷,薄情寡義,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特別是中共,它不是一個現代議會制的政黨,它是一個集權政黨,它的權力鬥爭不是光明正大的按照規則來的,而是勾心鬥角的潛規則來決定的。向來都是歷史無情,極為殘酷。華國鋒作為一個忠厚老實,下不了狠手的人,其實不要說當領袖,就是作為一個官場普通的官員那都是很難混的。他既不會高度集權定於一尊,也不會搞政治運動來鞏固權力、整肅異己,更不會像老毛那樣玩弄權術平衡,讓黨內的派系互相牽制。在自己根基薄弱的情況下,想靠寬容和仁慈來駕馭一個集權政黨,那是注定要被實力派和野心家給搞下去。

在鄧小平復出之後,他就積極地私下活動,拉攏陳雲、李先念等等黨內的大佬,私下達成了瓜分權力的同盟,最終在高層徹底孤立了華國鋒。他這些動作其實華國鋒自己是知道的。1979 年 10 月 12 號,華國鋒開始出訪西歐,就趁著華國鋒出行,鄧小平就私下召集各大元老密會,主要是談論軍隊的人事問題。在這段時間裡面,鄧小平找了 100 多個人談話。華國鋒回到北京之後,作為元老的彭真就悄悄跟他告狀,說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鄧小平召集很多人談話,你要注意這個動向,你考慮我們是不是也該找他們談話。彭真應該說已經說得非常直白了,鄧小平在背後挖你的牆角,你要注意。但是華國鋒回應說,你講這個情況我也知道一些,如果我也這樣做,很有可能造成這個黨的分裂,我負不起這個歷史責任。可以看出華國鋒真的是太天真了,也可以說他有點懦弱。他敢搬倒和他一樣根基很淺的四人幫,但是對於鄧小平這種實力派,他就完全失去了那種針鋒相對的魄力和勇氣。

直到他快下台的前夕,也就是 1980 年的 8 月 30 號深夜,為了保住華國鋒,葉劍英找到他,說你在鄧小平的問題上究竟準備怎麼辦?華國鋒說我準備辭掉一切職務。葉劍英當時就嘆了一口氣,鄧小平比四人幫還厲害嗎?可以說葉劍英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後來在會議上拋棄華國鋒也就不奇怪了。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當時華國鋒真的放手一搏,玩一點權術,以他的正統領袖的地位,加上還有葉劍英、彭真這些元老的支持,恐怕鄧小平想要搬倒他也不是容易的事啊。可惜他主動示弱,關鍵時候退縮了,完全沒有懷仁堂事變時候的那種勇氣,這也就誰都救不了了。

下台後的華國鋒極為低調,在北京深居簡出,幾乎不再參加任何政治活動。但是他依然連任了多屆中央委員,尤其是在中共 1997 年舉行的十五大上,他已經下台整整 16 年了,但是依然全票當選中央委員。在中共走過場的選舉裡面,通過選舉並不難,但是想要拿到全票,那確實很難的。要知道當年習近平可是候補委員的最後一名,很多人都不買賬,而華國鋒作為一個早就不問世事的失意者,依然能夠拿到全票,可見華國鋒在中共黨內威望之高。

但是因為鄧小平的掌權,華國鋒在中共公開的歷史裡面地位不僅被完全抹殺,而且事實上是被歪曲了。舉個小例子,比如恢復高考這件事,幾十年來都被當作鄧小平的功勞,其實這個事是華國鋒做的。1977 年 7 月,華國鋒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恢復高考,那個時候鄧小平剛剛復出不到 10 天,根本輪不到他來拍板。所以那些為高考改變命運的人,如果要感謝的話,那麼應該感謝的是華國鋒。

鄧小平在 1989 年 5 月,在談論中共三代領導集體的時候,他是這麼評價華國鋒的:

華國鋒只是一個過渡,說不上是一代。他本身沒有一個獨立的東西,就是兩個凡是,這完全是瞎說。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說白了,是華國鋒當年提出的結束階級鬥爭、把工作重點向經濟建設轉移的方針的延續。鄧小平恰恰是繼承了華國鋒的政策。華國鋒實際上是鄧小平付出的最大恩人,但是鄧小平卻忘恩負義,為了搬倒華國鋒,給他潑了很多子虛烏有的髒水,比如說他主勞平反冤假錯案和老幹部的復出,這就是血口噴人。沒有華國鋒撐腰,哪有胡耀邦的大規模平反,哪有那些老傢伙重新出山、指點江山的可能呢?像著名的內人黨案以及毛澤東欽定的六十一人叛徒案,都是華國鋒親自批示平反的。

因為長期對於鄧小平的宣傳,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鄧小平搞掉華國鋒是好事,推動了中國的進步。這是一種誤會。實際上就算是沒有鄧小平,改革開放在華國鋒當政期間已經成為人心所向,也是華國鋒實質性地推動起來的。實事求是地看,華國鋒主政的時候,可以說華國鋒是打著老毛的旗號反對老毛,是名副其實的改革開放的奠基人。而且可以肯定,如果他繼續掌權,由於他沒有鄧小平那種強勢,政治的環境會更為寬鬆,像胡耀邦、趙紫陽這些改革派可能更有施展拳腳的空間,中國的改革之路也可能更好、更平穩。

華國鋒嚴格意義上,他不屬於改革派。他也不像胡耀邦、趙紫陽那樣有政治改革的宏偉藍圖和強力意願,但是他卻是那種可以保護改革派、推動社會穩步前進的領導人。他不會為了權力不擇手段搞政治運動去打壓異己,也懂得唯才是舉,懂得妥協讓步,聽取正確的意見。在文革後的那種環境中,一個開明的弱勢的領導人比起一個剛愎自用、以個人意志為中心的強勢領導人,對於中國來說是更好也更合適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得到"仁"這個廟號的開明皇帝宋仁宗,他就很像華國鋒。他本身沒有什麼出眾的能力,但是就是寬厚仁慈,能夠虛心納諫,廣納賢才,所以才開創了宋朝四十年的盛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文明巔峰。一個好的最高領導其實不需要有多強的能力,更需要的是虛懷若谷、包容寬厚,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就可以了。

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如果六四發生在華國鋒的主政時期,他是絕對不會像鄧小平那樣調動軍隊去鎮壓學生的。他更有可能順應民意推動政改。他也絕對不會為了掌控權力去撤換胡耀邦、趙紫陽這樣的人。

當然,以華國鋒的個性,他就算不被鄧小平搞下去,也可能會被別人搞下去。華國鋒的悲哀和後來胡耀邦、趙紫陽的悲哀其實是一樣的。在一個極權體制中,好人是活不久也活不長的。只有像鄧小平、習近平這樣心狠手辣、不講規則也不講道義的人,反而能活得既久又長。這個體制賦予了壞人這樣的優勢和特權。

我們今天回過頭去說華國鋒,並不是一定要替他翻案,而是要真切地還原歷史的功過是非。我們只有了解真實的歷史,才會對中國的未來走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華國鋒的悲劇說明,好人改變不了一個糟糕的體制,只會被這個體制所吞噬,陷入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要跳出這種歷史的循環,關鍵在於建立一個把權力關進籠子的體制。這樣的體制比一個好人更值得依靠和期待。 (本文源自油管頻道:二爺故事:https://www.youtube.com/@Tankman2020)


相關內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