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灌面汤致死”,你们还能更无耻吗?
◆◇◆ 文 | 难得君
免责声明:为了便于阅读,本站编辑在不违背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特此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
我们新开启了更专业的知史明智 PRO 版本(免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https://pro.realhist.org/,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并帮忙推荐,谢谢!
◆◇◆
文 | 难得君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事情发生在去年的9月4日凌晨,丈夫喝醉酒以后回家将妻子虐待致死,但现在才报道出来。
39岁的阿丽(化名)在自家面馆被害,嫌疑人是其丈夫李某,案发后被抓。2月18日,记者从阿丽家人处获悉,该案于2月19日在陕西渭南白水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文以载道”,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所尊崇的治文宗旨。其中这个“道”蕴含着真理、正义以及社会公序良俗。
也就是说,好的文章、新闻应当能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揭露事实真相。然而,在当下的媒体江湖里,部分媒体却将其扭曲,背离了应有的担当与使命。
就像这桩触目惊心的故意杀人案,被轻描淡写地冠以《女子遭丈夫灌面汤致死案》的标题,如此新闻操作,实乃媒体之耻,社会之痛。
别跟我扯什么"客观中立"!
用"灌面汤呛死"五个字概括70度高温面汤浇身、钢尺皮带菜刀轮番施暴、活人拖入滚烫面锅的虐杀过程,就像用"皮肤擦伤"形容奥斯维辛集中营。
某些媒体人用键盘敲下这个标题时,指尖沾染的分明是二次杀戮的血浆。
他们比谁都清楚:钢尺抽裂皮肤的声音、皮带撕开血肉的焦糊味、菜刀斩断尊严的寒光,在"呛死"这个轻飘飘的动词里,全都成了可以消音的默片。
司马迁写《史记》时"不虚美,不隐恶",今天的某些媒体却在"如实报道"的遮羞布下,把凶手的菜刀磨成汤勺,将滚烫的面汤稀释成温水,让惨烈的家暴命案降格为夫妻拌嘴引发的意外。
当《起诉书》里"拖入锅中"的动词变成"灌面汤"的温柔表述,这些秃鹫般的写手,正蹲在受害者的尸体旁啄食流量腐肉。
某些从业者早把《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嚼碎咽进了下水道。
他们深谙"七分事实三分引导"的魔鬼算法:用"疑"字埋下反转伏笔,拿"呛死"制造猎奇悬念,借"感情纠纷"转移暴力本质。
就像把南京大屠杀写成"日军疑似与市民发生摩擦",这种文字魔术比凶手的菜刀更阴毒——它让全社会对暴行的感知变得麻木,让施暴者获得道德模糊的喘息空间。
更荒诞的是,当受害者的弟弟声嘶力竭强调"面汤温度70度"时,当法医报告写明"全身23处机械性损伤"时,这些媒体精英却集体患上了选择性失明。
他们像蹩脚的小说家,硬要把但丁《神曲》的地狱篇,改写成一碗打翻的阳春面事故。这不是业务能力问题,是新闻良知的全面坏死。
别再装什么无辜!当某门户网站小编把"拖入面锅"优化成"灌面汤",当某报责任编辑将"持续性家暴"压缩成"感情纠纷",整个行业都在见证"文人风骨"变成可售卖的流量商品。
这些标题党们早已参透"平庸之恶"的真谛:不需要直接作恶,只需悄悄抽掉"故意杀人"中的"故意",稀释"家庭暴力"里的"暴力",就能让屠夫的尖刀变成孩童的玩具水枪。
鲁迅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但今天的某些媒体,正试图用油墨把鲜血调成桃红色。
当新闻课堂还在讲授"五W要素"时,现实已上演着"五W变异":Who(凶手)被模糊成丈夫,What(谋杀)被弱化为意外,When(凌晨虐杀)被美化成情感冲动,Where(面馆地狱)被包装成家庭空间,Why(男权暴力)被曲解为情绪失控。这不是新闻写作,是暴力共谋。
某些新闻记者们,你们还能更无耻吗?
推荐阅读:川普“出卖”乌克兰,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作者带货,新百伦男女同款休闲运动鞋,99元1双▼
购物的读者请通过“群团团接龙pro”小程序查看订单和物流信息,也可通过服务号联系客服,还是我本人。
用我们的爱温暖彼此,请赠我玫瑰手留余香,谢谢!推荐我10多年来一直喝的白酒,纯粮酿造不上头,老窖窖藏,浓香型52°,大师调制,产地泸州。此酒适合自饮或三五朋友小聚,市面上没有销售,但质量不比千元价位白酒差,不失面子又实惠。现读者特价每瓶只需150元,买二送一,很多买过的朋友都复购了,要的速度微信我。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