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交医保就停课,谁在拿捏家长?
免责声明:为了便于阅读,本站编辑在不违背原文含义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特此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仅作为信息展示平台,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
我们新开启了更专业的知史明智PRO版本(免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https://pro.histfacts.com/,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并帮忙推荐,谢谢!
虽然当下各级财政也不宽裕,可是保障弱势群体健康的支出,还是应该成为优先考量吧。
文 | 梅堂
十一过后,各地陆续开始了新一年度的新农合医保缴费工作。
2024~2025年新农合医保缴费标准,从之前的380元,涨到了400块,缴费截止到12月31日。为了顺利把钱收上来,各地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比如四川南充有些部门就打起了学生的主意。
南充一位家长曝光孩子所在班级家校交流群截图,上面显示,语文老师在群里提醒家长,没给孩子买城镇医保的,要马上给孩子买,否则学校要求停课,还要给没有买的开家长会。
新农合医保实行自愿缴纳的原则,现在却和孩子受教育捆绑起来,甚至用孩子停课来要挟家长,很难不让人反感。在引发舆情后,当地有关部门都说跟自己没关系。
医保局说医保是自愿购买,没向学校下达过任务;教体局直接把锅甩给了学校,说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将对此进行调查;街道办说自己有2万多的任务量,但学校不归他们管。
这些部门把自己摘得明明白白,可明眼人都知道,主管部门不强推,学校何必没事找事,还以停课相要挟?老师又何苦在家长和学生面前当坏人?
记者采访了一圈,碰了一鼻子灰,终于碰到了一个肯说实话的。当地一位街道副主任表示,“这个不是强制的,但是上面要求购买,你懂的嘛!”。
街道领了2万的任务量,教体局的征缴压力想必不轻,毕竟孩子是最好拿捏的。但社区征缴,就没那么容易了。
前段时间,有媒体曝光,南阳市淅川县的社区干部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给居民降价,然后自己掏钱补差价,有的甚至要向一些“专业中介”收购指标。
一份医保少收三五十元,如果一个工作人员有100份的任务量,就得自掏腰包补上这三五千元的窟窿,出钱出力还免不了挨骂,基层征收人员的无奈可见一斑。
就算这样,很多人照样不愿意交,或者只给老人和孩子交。去年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居民医保下降了2517万人。一年退保2500万人,这个数据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
考虑到又涨了20块钱,今年医保征收的局面恐怕更不乐观。
医保作为现代社会给居民兜底的保障措施,能带来什么好处,农村居民并非不知道。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一些农村低收入家庭来说,一年两三千的保费,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曾有媒体采访退保的家庭,一些家庭因为老人生病,享受到了新农合报销的巨大好处,但仍然选择性地缴纳医保。与其说他们参保意愿低,不如说这些低收入家庭参保能力不足。
农村居民收入低,有时只能顾眼前,顾不了长远。然而医保制度要运转下去,必须有足够多的人缴费。
本质上,医保就是大家出份子筹钱,救助少部分不幸生病的人群。只有缴费的人足够多,医保的盘子够大,才能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如果缴费人少,尤其是如果缴费的都是高概率得病的老人,那么就会收不抵支,失去兜底的意义。
这就是医保制度面临的两难困境。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说,各地因病致贫的案例很多,事实上也需要一个兜底的医保制度。可如果低收入家庭太多而不愿意交,那么医保制度就无法良性运转。
此前有专家建议强制缴纳,就和职工医保一样。可是职工医保,那是通过企业缴纳,职工痛感不强,而且有份能交医保的工作,说明还有一定承受能力。
放在农村居民身上,就很难落实。即便强制,农村居民如果手中就是没钱,那能怎么“强制”?
面对这个困境,长远看,当然只能寄希望于发展经济,让更多农村人有机会找到工作、提升收入,而在短时间,或许要考虑对于低收入群体,有无可能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实现短期的兜底。
虽然当下各级财政也不宽裕,可是保障弱势群体健康的支出,还是应该成为优先考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