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岳飞必须死?

中国历史充满着逻辑混乱不清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也常常经不起推敲,岳飞之死就是一例。 比如所谓的民族英雄岳飞,封了神的人物,你被告知以下历史“事实”: 1. 岳飞大破金兀术,要不是秦桧赵构阻挠,岳…

为了便于阅读,本网站编辑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做了适当修改!同时声明,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网站仅作为展现,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历史真相!


中国历史充满着逻辑混乱不清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也常常经不起推敲,岳飞之死就是一例。

比如所谓的民族英雄岳飞,封了神的人物,你被告知以下历史“事实”:

1. 岳飞大破金兀术,要不是秦桧赵构阻挠,岳飞收复北宋失地,直捣黄龙,指日可待,所谓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

2. 岳飞完全忠诚于南宋,其处死的罪名是“莫须有”,不管秦桧用这个词是指“也许有”,还是“难道没有?”,反正岳飞的罪名是无中生有,是秦桧陷害了岳飞。

3. 为什么秦桧和赵构要陷害岳飞?(a)因为他们为了向金国求和,而金国条件是杀了岳飞,或者(b)宋高宗一定要求和,所以要杀掉主战派大将消灭异议。

撇开其他附加的各种说法不问,这三条在各种版本里基本都存在。看这三条,你就不得不怀疑宋高宗赵构是不是吃错了药?他难道是白痴么?大好形势不要,反而要自断臂膀。而他如果真是这么个白痴,为什么在岳飞死后,金国还真的签了和议,而不是大兵长驱直入?所以金兀术大概也是个白痴。两个白痴,一起合谋把战无不胜的民族英雄、文武全才、完人岳飞毫无阻力地给杀了。岳家军不但继续效忠赵构,而且给岳飞定罪中还有几位岳家军主要将领参与:王贵,王俊,姚政、傅选、董先等。你说这故事怎么编的?

而且在真实的历史中,杀了岳飞以后,南宋还存续了一百多年,宋高宗成为南宋开国之主,和平也维持了一段时间。金国直到近二十年之后,才有海陵郡王完颜亮攻宋,结果恰恰是完颜亮采石之败而身死于叛兵,宋高宗却成为南宋开国之君,两宋中兴之主。而且看赵构一生,权术运用可谓高超,仅让秦桧替他背负了杀岳飞的骂名就可以看出绝不是连普通说书人都不如的傻瓜。

所以,不管是仅凭推理,还是考据,都很容易得出结论,本来就根本不存在什么直捣黄龙的可能性。既然能杀岳飞,敢杀岳飞,就说明缺了岳飞不会亡国,有了岳飞也不会收复失地,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金宋议和能够维持,而破坏和议的完颜亮马上就被自己人杀掉了,这说明什么?实际上就是双方进入战略对峙阶段,谁也吃不掉谁。南宋北伐不可能在华北平原战胜金国重甲骑兵,而金国南进有水站弱势和其他摆不平的矛盾。所以就像宋辽的檀渊之盟一样,和谈才是双方各自的最优解。有无岳飞,这个形势都差不多。

回到标题,为什么赵构要杀掉岳飞?这里讨论一种可能性。

首先杀岳飞的是赵构,不是秦桧,这点不需多说,明眼人一望可知。其次,岳飞被捕是在其已经交出兵权赋闲以后,为何已经“杯酒释兵权”,还要杀之?而韩世忠、张浚,其他两位中兴名将放弃兵权之后并无杀身之祸。

看看岳飞的罪名,有三条:“指斥乘舆”、“致张宪意待谋反”、“坐观胜负,逗留不进”。这里面最严重的当然是“致张宪意待谋反”。“指斥乘舆”就是骂高宗,高宗不至于因此就自毁臂膀。而岳飞之“坐观胜负,逗留不进”,可能属实,但战事后高宗并不处理,而等日后翻出旧账,应该不是真正杀他的原因。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致张宪意待谋反”。按照一般人的认知这是一起冤案。那么如果岳飞没有指使张宪谋反,岳飞是不是不必死?

回到岳飞案发之前几年,高宗曾经要把划给岳飞的刘光世部分军队收归中央直属,结果是岳飞以辞职为要挟,高宗不得不屈服,让人请岳飞出山。而岳飞不在军期间,他人亦无法掌管岳军,而由岳飞亲信张宪摄军事。即使另一中兴名将张浚,身居军事一把手枢密使(国防部长),也不能染指。正是这个张浚在问岳飞能否把刘光世部队划归中央时,被被岳飞拒绝。据宋史记载: “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 。这里太尉是指岳飞,这句话是张浚说岳飞百般推脱,就是不肯交出军队的意思。

而这个张宪,正是在岳飞案中,被告发出来的第一个人。案件的导火索就是:张宪找来自己副手王俊,称岳飞被剥夺了军权,所以他们要搞军队哗变,以让朝廷为难而不得不派岳飞出山来安抚军队。

这里就点出岳飞对南宋的潜在威胁了。岳家军是至少有部分将领和军队,已经成为岳飞私家军,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除了忠于岳飞而抱不平,也有怕因为宋金和谈以后裁军、他们面临被遣散失业的原因),都可能拥戴岳飞而再次重演苗刘之变。

历史学家都说宋朝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所以武将地位不如文臣,但对个中原因却很少说透。

一种说法是太祖赵匡胤就是武将黄袍加身搞军事政变上台,所以特别防范其他武将复制太祖,这似乎不难理解。

但实际情况比这更严重,两宋防范武将,更不仅仅是防止黄袍加身。实际上,宋代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反五代、反唐之道而行之。提起晚唐,读者应该马上想到的就是“藩镇割据”。藩镇,就是节度使不仅掌握地方军队,而且掌握地方财政、行政,与中央对抗,实际上回复了自秦以来已经消灭的封建制。所以北宋反其道而行之,不光重文抑武,而且要把军队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等到靖康之变,北宋军队在金人面前毫无战斗力崩溃之后,赵构不得不启用实际上是各地民团和土匪的军队。岳飞军队实际上收编了很多这种出身的队伍,包括曹成、杨幺的部队,杨再兴也是盗匪出身。其中有将领听岳飞调度而不服朝廷是肯定的。

藩镇割据表面上是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但现象下面的实质是军人下克上,也就是胡唐成分混杂的军队,也并不完全听节度使指挥,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要挟主将不听中央号令。而岳飞第二次赋闲之后,依然有有部将煽动哗变,不管是不是岳飞幕后指使,这种隐患必须掐死在襁褓之中。这大概是岳飞必死的最大原因。杀岳飞不光排除了军队拥岳飞黄袍加身、割地自立等可能性,更起到了杀一儆百,分解了不听调度的高级、中级将领的作用。

岳家军中的二号三号人物分别是王贵和张宪。案发的过程,恰恰是张宪的副手王俊向王贵报告了张宪的谋反。在岳飞案之后,张宪处死,王贵站到了岳飞的对立面,从此数量庞大的岳家军就此瓦解,根本就不再可能是一个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整体。所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肯定不再成立。

从整个案件过程来看,做出不利于岳飞证词的岳家军将领其实很多,也都不是无名之辈。所以岳家军实际上可能根本并不那么团结得铁板一块,都是岳飞的私人部队。但从皇权的角度来看,回复到北宋的兵制,不但要对大将杯酒释兵权,而且要解除军队内部可能的小集团。所以一旦有任何将领抵触罢兵,抵触岳飞退出,岳飞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作为二次苗刘兵变最大的可能被拥戴者岳飞,必然命运多舛。

作者投稿



相关内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