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元帅:刘伯承与权力博弈

本文介绍刘伯承在毛泽东、彭德怀及邓小平等中共高层人物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残酷的政治斗争。毛泽东因早年的宁都会议对刘伯承怀有不满,授予其元帅头衔也是迫于其战功显赫。彭德怀出于个人恩怨,在 1958 年发起对刘伯承的批判运动,指责其在军事教学中搞教条主义,逼迫刘伯承辞职。邓小平则在这场运动中起到落井投石的作用。尽管刘伯承在之后的政治运动中相对安稳度过晚年,但他的平反请求因为邓小平的阻扰,直到去世前也未得到满足。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刘伯承在毛泽东、彭德怀及邓小平等中共高层人物间的复杂人际关系与残酷的政治斗争,请跟随我们的节目一探究竟。

毛泽东为什么不喜欢刘伯承?

在中共的十大元帅里,毛泽东最不喜欢刘伯承。1955 年 9 月 27 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隆重的十大元帅授衔仪式,可是十大元帅参会的只有 7 位,即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和聂荣臻。另三位,即林彪、刘伯承、叶剑英,竟然没有参加。

排位最末的叶剑英,因为主持大连军演,实在分身无术。但是,十大元帅中最能打仗,为中共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林彪和刘伯承两人却不出席如此重要的活动,不能不说是有原因。当时官方的解释是,林彪和刘伯承身体不好,都在青岛养病。但是,四天前,中央军委派三位记者去青岛给林彪和刘伯承拍身穿元帅服照片时,两人都精神抖擞,完全不像病得不能参加会议的样子。

林彪和刘伯承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向毛泽东表明,他们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不在乎过去领兵打仗的功名。有趣的是,林彪和刘伯承两家在青岛的疗养地点相隔很近,彼此却无通讯和往来,这也是为了避开毛泽东的戒心。皇帝最怕武将们彼此私下结交,一旦联手,做出什么逼宫的事情来。刘伯承心里有数,毛泽东从 1932 年起一直就不喜欢他,授予他元帅军衔也是迫不得已,碍于刘伯承的赫赫战功和军中威望,加之授帅又是民主投票所定,不得已而为之。

刘伯承当然清楚其中缘由,推病不去,不仅少了一场尴尬,而且表明一种态度。1949 年建国后不久,毛泽东开始考虑全国四大野战军军事主管的"杯酒释兵权"的问题。刘伯承曾回忆道,1949 年刚解放进城,他和几个军区司令员去看毛泽东,毛泽东首先来了个"下马威":你们这些人要守规矩,听指挥啊,不然我就拿你们几个人开刀啊。

刘伯承后来说,我听了毛主席这话以后,心里直打颤。战神林彪和刘伯承似乎比其他元帅如彭德怀等人更加清醒。林彪和刘伯承意识到,毛泽东和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没有什么差别,与其可以同患难,不可共享福。进了北京城,毛泽东搬进原先的皇家园林中南海的福泽园,毛泽东的皇帝尊严从此不可凌犯了。今后将是"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他们知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吴王夫差赐伍子胥自杀如此,汉高祖刘邦通过吕后杀死韩信如此,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炮轰功臣楼",都是如此。哪个帝王卧榻之旁容得强臣勇将继续手握兵权?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

老子不是也说过,委曲便能保全;屈枉便能伸直;低洼便会充盈;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曾任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和夫人沈容在一篇回忆录中曾经写道,解放初期,有一次,刘伯承跟几个身边的工作人员侃龙门阵,聊家常式地说:

长征途中的战斗,我最得意的一笔是四渡赤水。

谁知事隔不久,刘伯承却听到毛泽东在另一个场合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指挥者不是科班出身的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而是半路出家的毛泽东自己。刘伯承听了之后,马上回去把原来听他侃龙门阵的人找来,郑重地说:上次我说的那些话,不要再提起,烂在心里。

毛泽东是睚眦必报之人。在他全面掌握中共最高权力之后,对过去历史上反对过自己的人,毛泽东总是记恨在心。毛泽东记恨刘伯承,得从 1932 年的宁都会议说起。

1927 年南昌起义失败后,刘伯承与左权等一起去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1931 年,刘伯承从苏联回到上海,然后于 1932 年元月来到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瑞金。刘伯承最初任红军学校校长,毛泽东当时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在 1932 年的宁都会议上,毛泽东所谓的"纯粹防御路线"遭到参会人员批判,大家指责他脱离共产国际规定的路线,不服从党中央领导,组织观念不强等。会议讨论了是否要罢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的问题。林彪、彭德怀等"中国土派"的少数人主张毛泽东留在红军,但包括博古、张闻天和王稼祥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特别是"留苏洋派"人士则要求毛泽东离开红军,回后方工作。

由于初来乍到,刘伯承顺大流,投票支持罢夺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决定。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苏区中央局军事委员会,任命朱德为主席,王稼祥和彭德怀为副主席,直接指挥部队作战,同时取消红一方面军事总部,总政委毛泽东被迫下岗,失去军事指挥权。

那时候,刘伯承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刚学成归来,学的就是如何打高大上的"正规战"。对毛泽东和彭德怀之流小股土匪式的游击战,不是太瞧得上眼。他还在红军报纸上写文章,批评毛泽东的"游击主义",这无疑更加刺伤了毛泽东的自尊心。

宁都会议后,刘伯承被中央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时,刘伯承因怒骂共产国际的代表李德而被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遵义会议上又恢复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毛泽东把 1932 年的宁都会议当成他人生的滑铁卢,以至于 1949 年中共建政后,毛泽东去过无数的地方,其中江西的井冈山他去过多次,但同在江西的、不远的瑞金,他却一次也没去过。有好几次路过瑞金时,还要刻意绕道。可见毛泽东对那次宁都会议多么的恨,乃至连瑞金这个地方都令他厌恶了,更不用说当时投了反对票的刘伯承了。

在毛泽东眼里,刘伯承与王明和博古等留苏派都是不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教条主义者。

有党史专家查过毛泽东对其他九名元帅,在战争年代都有过题诗或赞言,唯独对刘伯承,却是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找到。说明毛泽东对刘伯承的态度。

1942 年,刘伯承在太行山过 50 大寿,朱德、陈毅、叶剑英、吴玉章、林伯渠等纷纷作诗祝贺,唯有毛泽东没了以往写诗的灵感,连个半个字也没为刘伯承写。

总之,自从 1935 年 1 月中旬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握军权之后,刘伯承在中国党内政治上已经不得志了。要不是在军事上还要仰仗他独挡一方,毛泽东早就灭了刘伯承。

在打江山的战争年代,外有强敌,刘伯承统领的军队战绩显著,毛泽东虽然对他耿耿于怀,但也不得不先用其统兵打仗。在第二次国共战争中,中共组建了五大野战军,彭德怀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林彪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第一书记,罗荣桓为第二书记,唯有中原野战军政委邓小平是一把手,为第一书记,有最后决定权。张际春是第二书记,司令员刘伯承勉强排在第三。

毛泽东指定邓小平作为中原野战军的代表出席 1945 年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会议,而作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竟然无缘出席这次重要会议。

1949 年淮海战役快结束时,毛泽东召陈毅和刘伯承到中央商议渡江作战。同为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每天都能读到中共秘书处送来的高级文件,而刘伯承却什么也没有。这让陈毅实在看不过去了,向毛泽东恳请,毛泽东才勉强给刘伯承送文件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宣布成立后,中共在重庆组建了西南局,邓小平也是第一书记,贺龙为第二书记。毛泽东在党内竟然没有给刘伯承安排任何职务,可见,毛泽东的报复心是多么重。

张治中在高岗、刘伯承、彭德怀、张闻天一个个中共高官被毛泽东整肃后说过,历史上布衣起家做皇帝的人都非常心狠手辣的,暗示毛泽东和刘邦、朱元璋一流是一路货色。

1966 年,人在加拿大多伦多安度晚年的张国焘撰写和出版回忆录《我的回忆》,其中在第六章中对毛泽东的专断独行以及和刘伯承的关系有些介绍。毛泽东独断一切,径行核阅所有军事文件和人事调动,然后径行批定办法,再交给我们执行。毛泽东的专断独行,让朱总司令都成了虚设或成了幕僚人员。毛泽东这种作风最为红军参谋长刘伯承所反对,刘伯承认为战争是有组织的战争,不能凭一个人的才智去处决。

刘伯承主张,作战计划应先由参谋长根据情报局长所提供认为正确的情报交作战局拟定作战方案,再由参谋长拟定初步计划,再送总司令批准,提交军委会讨论,然后由总司令部下达实施。我张国焘支持刘伯承这一主张。如能这样做,不仅可使军事指挥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且可以免除许多党内纠纷。

中共驻外使节给毛泽东买了一本张国焘的回忆录,毛泽东读后非常愤怒。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在张国焘眼里,我们这一群人中,只有刘伯承是好人。张国焘的回忆录更让毛泽东把刘伯承归于张国焘那一伙的异己分子。

后来,刘伯承也为自己下车伊始,1932 年刚到苏区因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批评毛泽东的游击战而后悔。因为中共红军的情况与苏联红军的情况截然不同,穷山沟的中共红军的战术素养太差,武器装备更差,根本不能打正规战。除了小打小闹的游击战以外,没别的办法。仔细想想,好像毛泽东是正确的。于是刘伯承放下成见,开始研究游击战术。到 1934 年初,刘伯承写出《关于加强游击战争的领导问题》《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游击队穿过敌封锁线到其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军事文章。短短两年时间,刘伯承从正规战将军转型成游击大师。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及其中共中央,用现在小粉红的话说,就是非常舔美,对美国竭尽巴结逢迎,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也肉麻地吹捧。1944 年 7 月 4 日,中共的《解放日报》这天专门发表社论《庆祝美国国庆节——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盛赞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与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已经成了世界的美国。在社论最后,高呼口号:“七月四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1944 年 8 月 15 日,美军观察组全部抵达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自修改过的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战友们"三个字是毛泽东亲手加上去的。文章说:“我们欢迎美军观察组诸位战友,不能不想到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光辉成绩和美国人民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在我们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美国亦直接和我们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成为最亲密的战友。“毛泽东在和美军观察组的谈话中多次强调:“我们中国人把你们美国人当做民主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美国那样的民主法治国家。“上述事实,记录在美国人约思-谢伟思的《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一书之中,该书由王益和王昭明翻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 1989 年出版发行。

延安当时有一所托儿所,中共中央给它起个十分哈美的名字"洛杉矶托儿所”。延安当地农民的孩子是进不了"洛杉矶托儿所"的,里面的小朋友都是清一色的中共高干的红阿哥和红格格。例如,毛泽东的闺女后改名为李敏的毛娇娇,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左权的千金左太北,邓小平的女儿邓林,刘伯承的女儿刘华北,黄镇的女儿黄文与黄浩,杨勇的儿子杨小平,白坚的儿子白克明,等等。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即 1945 年 8 月 18 日的夜晚,一个头上包了白布的男人拿着手电筒走到 6 岁的刘华北床前。刘华北看到他说:“叔叔,我认识你。“那个男人说:“你不要吵闹,叔叔给你饼干吃。“第二天被发现时,刘华北的小腹部被此人用刀子剜去了一块,鲜血溅满了床上的被褥,死了。

诡异的是,延安当时有公安局,中共中央还有社会部的保卫局,特务一把一把的,竟然破不了如此蹩脚的凶杀案。洛杉矶托儿所里有那么多高干子女,为什么唯独杀了刘伯承的女儿刘华北?有人说是国民党特务干的,怎么可能呢?国民党特务能摸进戒备森严的延安,能进入高度戒备的洛杉矶托儿所?目的若是杀害中共领导人的子女,洛杉矶托儿所里面哪个孩子都是。毛泽东的孩子在,任弼时的孩子在,邓小平的孩子在,为什么不一锅端?别人偏偏不杀,非要杀刘伯承的女儿?

再说,1949 年后,中共从国民党留下的档案和台湾解密的档案,都找不到这一特务行动的任何踪迹。估计,散布刘华北是国民党特务杀的人在故意误导侦案人员,或者变相迫使刘伯承一家停止追查。

党史专家认为,杀人凶手就在中共中央内部,背后指使的人一定级别非常高,高得令人不敢怀疑,否则不可能一点线索都没有!这就好比刘志丹带部队去前线,结果被流弹击毙,而且是背后射来的流弹。谁开的枪?关键是谁指使开的枪?

估计,指使杀害刘伯承女儿的人一定是长期不满刘伯承的人。这样的人一旦重权在握,一定会不择手段残害一大批同事和战友。1986 年,94 岁的刘伯承在临死前说:“刘华北的案子没能破,我是死也不瞑目啊。”

据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说,刘华北被害一事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没有抓到凶手。父母对此一直很伤心,但他们也没有怨恨他人。刘太行最后这句"也没有怨恨他人"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如果是国民党特务所为,刘伯承需要"怨恨他人"吗?

通过上述这些事件可以看出,中共高层权力斗争是多么激烈、复杂和微妙。

彭德怀为什么要整刘伯承?

现在许多人对彭德怀报以同情,因为他因在 1959 年中共的庐山会议上向毛泽东呈递《万言书》,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弄得饿殍遍野,而被毛泽东打成反党集团,最后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彭德怀似乎给人留下为民请愿、刚直不阿的形象。

然而,中共高层中好人几乎没有一个,就连彭德怀对与自己意见相左或心存芥蒂者同样要打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其永不翻身的。这种一得势就整人的做法,似乎是中共的"优良传统”。1958 年,彭德怀任国防部长,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他发起对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元帅的批判,罪名是学习苏联,搞教条主义军事教育,逼迫刘伯承辞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之职,使其永远淡出了军界。中共十大元帅中,刘伯承是第一个在党内政治斗争中中箭落马的人,而向刘伯承元帅发起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人正是彭德怀。

但是,彭德怀并没有高兴多长时间。仅一年后,他在庐山会议上就被毛泽东狠狠地打倒在地。因为彭德怀平时作风跋扈、脾气暴躁、语言粗鲁,过去也习惯整人,因此也得不到别人对他的同情。因为上述个性,彭德怀在军内常常不能处理好战友的关系。进入中央政治局后,在处理那些被其称为"文人"的官员关系时,也是非常紧张。

1959 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了不该有的不公平对待。虽然始作俑者是毛泽东,但是墙倒众人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1958 年夏天,毛泽东操控的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组长。在邓小平的亲自领导和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全军开展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政治运动,进行所谓的"两条建军路线"的斗争。

1958 年 6 月 23 日,毛泽东在其召集的第一次军委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各组组长座谈会上,就开始为整刘伯承煽风点火。毛泽东说:“现在军事学院奇怪得很,中国革命战争自己的经验不讲,专门讲苏联的’十大打击’,而我们几十个打击也有,却不讲。应该主要讲自己的,另外参考人家的。“毛泽东意犹未尽,继续批刘伯承,说道:“刘伯承身上的旧军阀习气就完全没有吗?当着他的面我也要说,我看还是有的。他一到苏区,就和’洋大人’搞在一块儿,军事上完全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那一套。抗战时期,好一点。解放战争初期,特别是进入大别山,也不行。解放后,办了军事学院,好为人师,搞起了老本行,教条主义,莫误人子弟呦!”

彭德怀赶紧在毛泽东的火上加油,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北京也有些刘伯承的吹鼓手、抬轿子的。“彭德怀进一步提出批判刘伯承的"教条主义"要于历史旧事相结合,说:“不要忘了,红军时期,刘伯承的教条主义可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毛泽东立马又呼应过来,表示:“教条主义真是害死人唷!”

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一唱一和之下,刘伯承的处境益加艰难。彭德怀说在红军时期刘伯承的教条主义逼死过革命同志,这显然是诬陷。长征时,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草地后,张国焘的四方面军主动提出送一些军、师一级的高级将领到刘伯承任总教官的红军学校受训,以接受较高、较新的军事知识。李先念的军事搭档,时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长的余天云,聪敏倔强,作战勇敢,刚刚 20 岁便当了军长,深受张国焘器重。

他到了红军学校后,由于文化基础太差,阅历又有限,加之性格刚烈,争强好胜惯了,在学校不仅不好好学习,而且常常与教官包括刘伯承本人吵架,甚至发展到他公然拔枪威胁和谩骂教官。红军学校校长何畏是余天云的老上级,出面制止他的鲁莽行为,但余天云仍我行我素。何畏只得执行军法,将他关了短期禁闭。但是事后,余天云越想越窝火,认为红军学校不给他这位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长的面子。于是,在部队行至大金川激流时,跳崖自杀了。

对于此事,连一向偏爱余天云的张国焘也公平地认为余天云如此脆弱的心理和轻率的举动是不足取的。当时,毛泽东也说:“余天云还是个娃娃嘛,想不开,寻了短见,怪不得谁。“二十多年后,彭德怀重提旧事,把余天云之死归因于刘伯承的"教条主义”,这显然是人品问题。

1958 年 6 月 29 日,在毛泽东召集的第二次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各组组长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批判刘伯承,虽然态度略有所缓和。毛泽东说:“刘伯承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破除迷信,两头没搞好,一头是他到中央苏区时没有搞好,一头是革命胜利后在军事学院一段没有搞好,中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表现还算好,这段时间长,工作好,很努力。所以两头短,中间长,两头小,中间大。”

毛泽东说刘伯承"在中央苏区没有搞好”,系指他在 1932 年宁都会议上和众多留苏派人士一起反对过毛泽东。而毛泽东批评刘伯承革命胜利后在军事学院一段没有搞好,系指他在做南京军事学院院长期间,在教学中使用苏联军事课程和教材,而对毛泽东的"游击战"“持久战"等军事思想宣传不够积极。

1957 年,彭德怀批刘伯承在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学搞的是教条主义。刘伯承私下里还敢做些反驳,例如他对第十五军三十四师师长崔建功说过,同一《孙子兵法》,马谡的用法就是教条主义,诸葛亮就不是。庞涓、孙膑同师鬼谷子,可是一个是教条主义,一个不是教条主义。王明和毛主席读的同是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一个是教条主义,一个不是。所以教条不教条,重点不在先生而在学生,重点不在学而在用。

到了 1958 年,毛泽东亲自上阵批刘伯承的教条主义,刘伯承不敢争辩了。据说,有人曾对毛泽东说,军队这样搞下去,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了!蒋介石可是靠黄埔起家的哟!这些话对走上神坛的新皇帝毛泽东而言,不能不在心中对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产生高度警觉。毛泽东感到需要动一动刘伯承了。

1958 年夏天,彭德怀整刘伯承。现在的党史专家普遍认为是私仇公报。1937 年西安事变之后,为了求生存,中共表面上接受了中华民国政府和蒋中正委员长的领导。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帽徽也改为青天白日旗。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而刘伯承则担任八路军属下的一二九师师长。

1940 年 3 月至 9 月,彭德怀发动了所谓的"百团大战”,而担任其主要作战任务的便是一二九师。毛泽东是不认可彭德怀的"百团大战"的。毛泽东主张共军要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也就是说,打着抗日的旗子,拿着民国政府的军饷,但不要与日军正面交战,而要悄悄地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占领地盘的面积和人数,以便在美苏出兵赶走日军之后,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争天下,留待日后来推翻中华民国政府。

毛泽东认为彭德怀的"百团大战"过早地暴露共军的实力,从而引起蒋介石的警惕。1944 年 4 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以后又按地区和军队系统召开了相关的座谈会。刘伯承在座谈会做了《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现状》的报告,他虽然肯定了"百团大战"的成绩,但也指出了"百团大战"的一些缺点,特别认为"百团大战"过分强调了正规军,犯了放任地方武装的错误,一度影响了根据地的建设。

刘伯承提出的这些问题,本来并不是针对彭德怀,他只是对自己执掌的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工作作了自我反思和检查。然而,刘伯承的报告正合毛泽东当时的口味,于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把刘伯承的《晋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现状》的报告印发出来,交与大家讨论。也就是说,刘伯承的报告被毛泽东利用了,用来否定彭德怀的"百团大战”。从此,彭德怀对刘伯承恨之入骨。

1950 年 6 月,金日成在斯大林的默许和教唆下,悍然发动了突然袭击式的侵韩战争,韩国措手不及,领土几乎全部沦陷。此时,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等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出兵制止朝鲜对韩国的侵略,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金家王朝侵略军击溃、歼灭,并赶到鸭绿江边。

1950 年 10 月 1 日,金日成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正与斯大林争做国际社会主义阵营领袖的毛泽东决定出兵支援金家王朝,对抗美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毛泽东要爱将林彪挂帅率领共军援助朝鲜,然而林彪反对出兵朝鲜,他主张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主,军事上以解放台湾为首要任务。

比起其他元帅来,彭德怀的文化底蕴较弱,在别的元帅或大将都不愿带兵赴朝的情况下,他却自告奋勇争着去,这也注定他后来悲惨的命运。中共打败国民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打了几十年仗的元帅理应吃着美食,怀抱美女,享受生活去了。带兵到异国他乡的朝鲜打仗,对手又是正义之师的联合国军,如果打输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即使战争侥幸打赢了,凯旋而归,功高盖主,必然会引起其他元帅们共同的嫉妒和毛皇帝的猜忌,枪打出头鸟,好景必不长。

况且,彭德怀这个人实在糊涂,毛泽东把唯一健康的儿子毛岸英送去志愿军司令部监军,没有保护好,还给美军投的燃烧弹烧死。谁知道彭德怀是有心还是无意?这样的疑问,不知道在毛泽东心里涌现过多少次。毛泽东曾发电报让彭德怀搬迁指挥部,为什么彭德怀没有执行命令呢?美军轰炸志愿军司令部,为什么彭德怀没事,而未来要接毛泽东班的毛岸英却死了呢?正确的做法是,彭德怀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毛岸英健健康康地活着。待毛泽东百年之后,毛岸英成为毛二世。

正如林彪所料,1951 年 5 月,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遭遇"滑铁卢”,不仅惨败,而且败得十分"难看”!“志愿军"三兵团六十军 180 师被联合国军分割包围,一败涂地,除了死的,单是被俘虏的就达 6 千多人。真是无巧不成书,该师恰好就来自原先刘伯承的第二野战军。

彭德怀对志愿军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骂道,你们不是刘伯承带出来的部队吗?刘伯承不是最讲战术的,怎么也会打败仗?这话不久就传进了刘伯承的耳中。刘伯承语带讽刺地回击道,彭总批评得对呀,部队不讲战术素养,瞎打蛮干,怎能不败?意思就是,你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瞎指挥,打了败仗,难道该我刘伯承负责不成?这话后来又传回了彭德怀的耳中,两人原先的历史纠葛上又增添新的伤痕。

刘伯承没有去朝鲜战场,却主动给毛泽东写信,请求辞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务,要求去南京,创办南京军事学院。刘伯承对南京军事学院倾注许多心血,立志打造出一所"东方的西点军校"或"东方的伏龙芝"式的军事学院。刘伯承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三年,是共军高级将领中,屈指可数的喝过苏联洋墨水的人。经过他几年的辛苦经营,1956 年该院已具一定规模,已由最初的 4 个系发展到 12 个系,学员由 750 人增至 3000 多人,并受到毛泽东的好评。

1956 年 1 月 11 日,毛泽东在南京军事学院 5 周年校庆之际,由陈毅、罗瑞卿、谭震林等人陪同视察了该校,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然而就在这一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否定和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将斯大林骇人听闻的独裁专制、滥杀无辜、血腥迫害不同政见者的大量证据公布于众。毛泽东有兔死狐悲之感,害怕自己死后,其思想和暴政同样会遭到清算。

正在莫斯科参加苏共二十大的中共代表团长朱德,曾发电报给人在北京的毛泽东,问是否该表态支持赫鲁晓夫。毛泽东读了电报,气急败坏地骂道:“这个朱德,真是老糊涂了!”

毛泽东认为苏共已经变修,准备和赫鲁晓夫对着干。1956 年 4 月,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竟称斯大林"功大于过”。接着,毛泽东又发表了他的《论十大关系》,更进一步提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向苏联学习。

1956 年 6 月,中共中央更发文通知全党,强调要克服教条主义,特别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外国经验中的教条主义。从朝鲜战场回国,正春风得意担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立马嗅出毛泽东新的政治动向来。毛泽东正在摒弃 50 年代初"一边倒"依靠苏联,一切向苏联学习,一切唯苏联马首是瞻的做法。

彭德怀认为刘伯承创建的南京军事学院就是一个全盘抄袭苏联经验,全部照搬苏联的军事理论、全盘使用苏联军事教材的解放军学府。不但有苏联的军事顾问,而且连课程设置与训练安排,全都照搬了苏联那一套。刘伯承本人也是师承苏联,科班出身而"海归"的军事理论家。因此,为了紧跟毛泽东的步伐,彭德怀准备对刘伯承出手了,痛批他的军事教条主义。

彭德怀到中南海与毛泽东密谈后,于 1957 年 2 月以中央军委的名义派出以陈赓、黄克诚为首,包括甘泗淇、陈士榘等三个上将在内的十二人工作组,对南京军事学院进行审查。后来,在给军委的审查报告中称,刘伯承主持的南京军事学院在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教学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相当严重,最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我国我军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太适应。

而在该报告的最后,更特别强调学院中的许多同志已经感到有反对教条主义的必要,但院党委仍然徘徊、犹豫、拖延,未能下定决心。不消多说,作为院长的刘伯承对此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拿到审查组报告后,彭德怀马上定性,教条主义的大本营就在南京军事学院,司令部就在我们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当时担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的是上将肖克,他对彭德怀的草率和武断感到无法接受,于是就写了一封信与彭德怀本人交换意见。

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这封信,也像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拿彭德怀的"万言书"作罪证一样,被彭德怀当成把柄和罪证抓住,称肖克向国防部疯狂进攻,肖克的后台就是刘伯承。历史总是有惊人的重复性,在一个没有民主和法治的国度里,谁的官大,谁便掌握了"绝对真理”!更是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高官也人人自危,你周围总是围着一群饿狼,随时等待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彭德怀元帅整起人来,比后来别人整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将肖克连续被批斗四个多月,有一次,肖克在会上声辩了几句,主持会议的黄克诚总参谋长立即大声喝道:“你还不服气?再开几次批斗会!“于是,批斗会又接连开了好几次。有一天,患病的肖克大口吐血,医生端了吐满血的痰盂给彭德怀派来整肖克的人看,他们不但不同情病重的肖克,反而斥骂医生,同情反党分子,立场不稳。

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蔡铁根大校,对于把五十年代军内制定的《共同条令》也作为教条主义来批判,持有不同看法。他说:“这个条令是经彭德怀元帅修改、军委例会通过和毛主席批准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当场摘掉领章、帽徽,带走关押,后被开除军籍,发配边疆劳改。他在劳改农场仍坚持当年的观点,结果饱受凌辱摧残,居然被当成现行反革命枪毙了。

如此血雨腥风,如此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彭德怀在 1958 年就提前干起十年后文革中红卫兵干的坏事。后来彭德怀被毛泽东打成反党集团的头子,被迫害致死,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的报应吧。

1959 年夏天在庐山上,毛泽东在批评彭德怀时说过这样的话:“去年反教条主义,为了顺你的意,我让他们一个提前休息,一个发了转业费,你彭德怀还不满意?“提前休息的人系指刘伯承,而被迫转业的人系指肖克。毛泽东的话的意思就是,让刘伯承"提前休息"和让肖克"转业”,纯粹是迎合彭德怀而不得已才采取的行动。可见,毛泽东把 1958 年整刘伯承和肖克的主要责任推给彭德怀。

1957 年 8 月后,刘伯承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的右眼早在他 24 岁那年已失去,因为 1916 年 3 月 20 日刘伯承率部攻打酆都城,被守军从城门上射来的两颗子弹击中,其中一颗子弹擦伤颅顶,另一颗子弹从右太阳穴射入,穿透右眼而出。到了 1957 年 8 月,他的左眼又因为青光眼疾几至失明。

为了躲避批判教条主义运动的锋芒,刘伯承于 1957 年 8 月 6 日致信毛泽东和国防部长彭德怀,请求免去南京军事学院的本兼各职。信中这样写道:“原来就是残疾多病的身体,勉任六年学术工作,极感吃力。自 1953 年虚脱症以来,脑力、眼力、神经和创伤诸旧病反复纠缠,已经难于看书提笔,休假也多,这是整顿三风所不允许之事,也使忝列此职成为疚心之事。据此,请求免任我以高等军事学院这么重要的新职,并请在移交南京军事学院职务之后,乘间疗养一个时期,一俟病愈,再赴北京专任军委委员参加实习机关工作。”

刘伯承的请辞,正和彭德怀的心意。他操控的中央军委立即批准刘伯承的辞呈,然后,彭德怀任命廖汉生中将接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钟期光中将该院任政委。虽然刘伯承已经辞去南京军事院长,但是彭德怀和邓小平并未因此而放过他。

对于刘伯承是否要在 1958 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亲自作检查,毛泽东说:“让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作检讨,表示个态度就可以了。“得知毛泽东这个意思,陈毅赶到北京协和医院,对刘伯承说:“你写啥子检讨嘛!要写,你就写 100 个字就行了。”

邓小平为什么要整刘伯承?

彭德怀也开始同意刘伯承不必亲自到会做检查。但是,被毛泽东任命为中央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的组长的邓小平却力排众议,一定要刘伯承亲自到批判会上做检查。

当邓小平派去的人到医院病房里,半请半押地要刘伯承亲自到会时,刘伯承夫人汪荣华流着眼泪说:“刘伯承的眼睛快瞎了,青光眼很严重。”

1958 年 7 月 10 日,在怀仁堂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一千多人座无虚席。66 岁、疾病缠身已近失明的刘伯承被黄克诚扶上讲台,被迫作违心的、沉痛的检讨。每说到委曲伤心处,几乎哽咽不能成句。

好在刘伯承平时人缘尚好,从来没有整过人。而军内不少人,却对彭德怀此时的得势不饶人、飞扬跋扈,对一个并无明显过错的老人如此痛下杀手,产生逆反情绪乃至兔死狐悲之感。故最后以一致鼓掌,通过了刘伯承的检讨,使刘伯承总算侥幸过关,得以全身而退。

1959 年 1 月 19 日,刘伯承服从命令,挂印罢官,进京闲居,兵戎生涯从此结束。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1958 年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刘伯承被打倒,从此无职无权,远离了政治旋涡。后来在反右和文革等政治运动中,党内争权夺利者已不再把刘伯承视为威胁,这倒让他安度晚年,一直活到 1986 年 10 月 7 日,享年 94 岁。

邓小平为何不给刘伯承平反?为什么 1958 年的邓小平也趁机整刘伯承呢?人们常说"刘邓大军”,以为邓小平和刘伯承关系密切,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他野战军都是司令员兼政委,党军权力一把抓。唯独中原野战军是个例外,毛泽东让刘伯承做中原野战军的司令员,同时安排邓小平做政委。政委是一把手,有人事决定权,这样安排就是让刘伯承只管打仗。每一次中原野战军打了胜仗,政委邓小平就会说:“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邓小平的话让刘伯承心里不舒服,明明是我刘伯承指挥打赢的胜仗,怎么就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功劳呢?

上世纪 60 年代之前,邓小平拍毛泽东马屁响亮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刘少奇和林彪。于是,刘伯承对邓小平说:“如果胜仗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那么败仗岂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失败吗?“邓小平无言以对。1947 年 8 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之后不久,刘伯承和邓小平之间有了尖锐的矛盾,一度到了不一起吃饭的程度,甚至准备各带一部人马,分开行动。

刘伯承于 1986 年 10 月 7 日去世。刘伯承在 1976 年毛泽东逝世后,一直要求中央给他就 1958 年受到错误的教条主义批判平反。他认为这不仅是有关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跟他一起工作的许多同志的问题,关系到今后军事院校工作怎么搞的问题。他说:“现在连胡风都平反了,为什么不给我平反?”

刘伯承夫人汪荣华和子女也积极为刘伯承的平反而到处活动。有一天,邓小平夫人卓琳给刘家打电话,叫子女们做好父母的工作,要听中央的话,不要再提平反的事。在 1985 年开军队院校会议前,张震和杨得志两位将军感到军队只提革命化是不够的,需要提现代化和正规化。他们认为给刘伯承元帅平反迫在眉睫,因此他们两个人亲自向邓小平汇报,请求邓小平给刘伯承平反。邓小平沉默许久后说:“我就是当年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的小组长。“张震和杨得志两人无言以对。邓小平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不能平反。

1997 年 2 月 29 日,邓小平逝世。又过了几个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才为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遭受了政治迫害的同志彻底予以平反。



相关内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