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传:改革开放的践行者(上)

江泽民的签名
江泽民的签名

江泽民(1926 年 8 月 17 日—2022 年 11 月 30 日),江苏扬州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及电机工程师,1946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其曾于 1989 至 2005 年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国家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原正国级领导人。

江泽民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1943 年自家乡考入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后转学至上海交通大学同系,于 1947 年毕业。在大学期间,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开始参与其领导的地下工作和学生运动。

大学毕业后,江泽民进入上海当地的粮服工厂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陆续在食品、制皂、电器行业的工厂任职科长、副厂长等职务。1954 年,北上长春参与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筹建工作,并赴苏联实习一年,回国后陆续获得提升,并展现了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1960 年代起,陆续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在上海、武汉等地下属的研究所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文化大革命"期间,其遭到冲击。1970 年,其被调入一机部机关,并于不久后外派罗马尼亚,领导中国政府在当地的援建项目。回国后,在一机部外事局工作多年,期间曾前往世界多国考察、参会或学习。

改革开放后,江泽民首次离开专业技术部门,进入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从事制定政策、筹办经济特区等工作。自 1982 年起,陆续出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并在此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自 1985 年起,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及市委书记。1987 年 11 月,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1989 年 6 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取代赵紫阳,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确立了领导核心的地位。同年 11 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次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接替邓小平出掌军队。1993 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上述职务在其后均获得连任。2002 年 11 月,其卸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其余职务至 2005 年 3 月全数卸任。

2022 年 11 月 30 日,因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 96 岁。12 月 1 日,其遗体被运送至北京。12 月 5 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并火葬。12 月 6 日,在人民大会堂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12 月 11 日,遵照其生前遗愿及亲属意愿,将骨灰在上海长江入海口撒入江海。

江泽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至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至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其主要理论著作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文选》等。

生平

早年

江泽民的祖上从宁国府旌德县(今属安徽)或徽州府婺源县(今属江西)[注 1]迁居江苏江都县。祖父江石溪任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驻扬州协理,家境颇丰。本以行医为生,1915 年弃医从商。江石溪育有子女七人,江石溪的嫡长子江世俊乃江泽民的生父。江泽民的生母是吴月卿。

1926 年 8 月 17 日,江泽民出生于中华民国江苏省淮扬道江都县城内田家巷(今扬州)。江世俊与吴月清共育有子女五人,江泽民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有大哥江泽君、二姐江泽芬、妹妹江泽南(兰)和弟弟江泽宽。幼年的江泽民与家人一同居住在扬州田家巷的一座宅院内,田家巷位于当时富裕的地区——东关区内,毗邻京杭运河。江家的住宅是一座中间带有天井的传统中式大院,有雕刻和书籍放在坐堂,江泽民的祖父对年幼的江泽民影响很大。

7 岁时,其祖父去世,同年江泽民进入了当地江都县立实验小学学习。江泽民在小学期间延续了背诵古诗词的习惯并练习繁体字书法,在其担任领导职务后,依旧较为喜欢使用传统的繁体字。

求学生涯

1937 年夏,江泽民入读扬州中学。1937 年 12 月 14 日,日本中支那方面军在南京保卫战后占领扬州,此后他在日占区继续学业至 1945 年,度过了 12—20 岁的青少年时期。他常去梅花岭明代将领史可法墓凭吊,吟诵史公祠的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1939 年 8 月 29 日,江泽民叔父、中共皖东北特委委员江上青遭地方武装杀害。据记载,江泽民的六叔江上青 1929 年加入中共,1939 年身亡时年仅 28 岁。据 BBC 报导,有关江泽民过继给江上青做养子的历史,中国官方并没有对外公开,但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曾于 2009 年发表江上青女儿江泽慧文章,提到江上青与夫人王者兰仅有两个女儿江泽玲、江泽慧,因此在江上青去世后,其兄江世俊就把自己的儿子江泽民过继与江上青为养子,按传统习俗戴孝祭奠,江泽民因此成为烈士之后。2011 年清明节,江泽民手书《满江红-江上青百年诞辰祭》:「自古英雄,凭苍宇,江山点索,酬壮志、铁窗寒彻,泮池磅礴」,在《人民日报》发表,悼念江上青一百周年诞辰。江上青和张爱萍、汪道涵是密友。

1943 年,江泽民从扬州中学高中二年级毕业后,来到处于日占区的南京,「直接考入」汪精卫国民政府在南京复办的中央大学,在电机系接受高等教育,是同级入学的最年幼的学生之一。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文艺活动,组织清毒运动抵制烟馆。

1945 年日本投降后,南京国民政府接收日占区,9 月 26 日发布《沦陷区大学学生重考程序》政令,不承认在汪精卫国民政府所属大学的成绩,所修学分无效,学生必须重新考试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因此首次参与到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学生示威活动中,最终迫使教育部恢复了沦陷区学生的学分。1946 年,江泽民转入上海临时大学就读。4 月,在同学王嘉猷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 年转入国立交通大学(现分属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期间多次参加中共领导的抗议南京国民政府的示威。1947 年夏,江泽民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现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江泽民贴在中央大学借书证上的照片
江泽民贴在中央大学借书证上的照片

1947 年国立交通大学毕业时的江泽民
1947 年国立交通大学毕业时的江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毕业后,江泽民在上海海宁洋行(即后来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找到一份电力供应工程师的工作。海宁洋行是一家生产冰激凌和果味冰棍的企业,拥有大型的冷藏设备。江泽民和大学好友童宗海进入电力供应部工程科,从事设备维修和保养。由于中华民国国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战事不利,为平衡资源,国防部联合后勤司令部收购了海宁洋行,先后改名为上海粮服实验工厂、上海第一粮秣厂。江泽民隐瞒了中共党员的身份,继续留下担任动力科技术工程师。

1949 年上海解放前夕,江泽民与工厂工人合力保护财产免遭中国国民党破坏。上海解放后,工厂改名为新华蛋品厂,隶属于上海益民食品公司。江泽民的中共党员身份公开,获任命为工厂党代表,并兼任副工程师、工务科科长兼动力车间主任。由于汪道涵夫人戴锡可为上海益民食品公司总经理,江泽民结识了负责主管上海工业的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汪道涵。汪又提拔他升任厂党支部书记、第一副厂长,为全厂的业务领导。工厂在他的管理下不断拓宽业务,并形成了日后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期间江泽民负责研制和创立"光明牌"食品品牌。二六轰炸期间,轰炸造成上海大面积停电,江泽民动手抢修电路,并和大家一起改装发电机,把两台发电机并联发电。

1951 年 1 月 6 日,江泽民同王冶坪结婚。1951 年、1954 年,他们的长子江绵恒、次子江绵康相继出生了。

1952 年 7 月,汪道涵将 25 岁的江泽民调至刚刚转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中国肥皂公司任副厂长,将之国有化改造。1953 年,随着汪道涵担任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机械工业部(1954 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江泽民也随之调入第一机械工业部,担任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长。

长春一汽时期

1955 或 1956 年,江泽民(中)与中国实习生和留学生在苏联时期的莫斯科
1955 或 1956 年,江泽民(中)与中国实习生和留学生在苏联时期的莫斯科

1954 年 11 月,江泽民调往新成立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因为工作需要精通控制全厂供电系统,江与其他 700 余名技术人员派往苏联莫斯科接受培训。1955 年 4 月,江赴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56 年春回国,担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科长,管理下属两间实验室和百余名员工。同年 7 月 15 日,该厂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驶出装配线;与此同时,江泽民升任动力处副处长兼动力处党支部书记。

1957 年 5 月,江泽民(中)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现中国一汽)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在一起
1957 年 5 月,江泽民(中)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现中国一汽)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在一起

然而 1956 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打乱了长春一汽的生产节奏,并直接导致 1957 年的反右运动,各级政府和部门、单位均奉中央之命设定了划「右派分子」的数量指标。尽管江泽民最初对该政策采取抵制措施,但仍迫于形势压力参与其中,并在 1959 年反右倾运动中继续保持消极态度。1958 年,毛泽东视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时工厂领导为取悦毛泽东,承诺卡车的年产量超过两倍达到四万辆,并将成本减半。同年,为实现目标,制造厂设立动力分厂,由江泽民担任厂长。生产压力过大、产品质量残次不齐,产能始终无法达到要求。不久,中共中央提出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随后是三年困难时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人也被征召帮助农民生产。1958 年底至 1959 年初,受中苏交恶影响,长春一汽开始重组,七个处被合并成新的动力分厂,由江泽民担任厂长,负责所有分厂的动力需求:69。

1960 年,中苏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命令撤走所有在中国大陆的苏联专家和顾问;长春一汽也面临缺乏钢材、动力、燃料和食物问题。当时中共中央决定改造中国主要大型企业的动力,使用原油燃料,将接近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的长春选为改造工程的革新试点。1961 年,煤炭供应紧张,江泽民任动力锅炉改烧原油的大型工程总指挥,工程成功。江泽民成功制定出了改造规划,建造储油罐并反复试用动力技术。为此江泽民积劳成疾,最终成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改造任务,一汽成功用原油提供动力,而十万长春市民也顺利过冬。很多年后江泽民回忆起这事,将改造工程视为其人生的重大成就之一。他当时的业务和领导能力给周建南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大革命前后

1962 年,江泽民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科研领导工作,主持完成了当时国家急需的 JO2 小型异步电机系列的设计任务。1964 年和 1965 年,江泽民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日本、法国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并考察国外电气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江泽民因此获得大量出国访问的机会,国际视野开始形成。

1966 年 5 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9 月任党委书记,组织原子能发电设备的设计工作。但他的家人无法同行,尽管每月都有假期可以团聚,江泽民夫妻仍被迫保持了长达二十年的分居生活;然而这职务却也帮助江泽民远离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政治漩涡。1967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席卷武汉,江泽民受到冲击。由于江泽民赞成百万雄师,其档案被造反派查了个底朝天。他被拉下所长位置,被迫接受批斗和检讨。停职两年后送往五七干校劳动。

1970 年底,江泽民离开干校返回北京,成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当时恰逢冷战时期中苏交恶,罗马尼亚是少数继续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出于共同摆脱苏联影响的愿望,中国同意帮助罗马尼亚建立十五所机械制造厂。1971 年,江泽民率领专家组出访罗马尼亚,研究建设工厂的可行性;此行也给江泽民带来了强烈的冲击。1972 年,江泽民在罗马尼亚完成任务。1973 年回国,再度出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并推动 1973 年 3 月中罗两国最终敲定关于援建十五座工厂的协议。1973 年、1974 年间,江泽民先后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在当时的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

1976 年 10 月 6 日,就在毛泽东去世后不久,华国锋、汪东兴、叶剑英等迅速采取行动逮捕四人帮,并占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社,史称「粉碎四人帮」。然而四人帮的大本营上海仍然屯有三万兵力及八万件武器,并意图与中央政府对抗。此时,中共中央派出工作组到上海恢复秩序,成员中包括 50 岁的江泽民。尽管压力巨大,但是上海工作组依旧大获成功。同年,江泽民率团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中国援建工厂建设情况。一年后返回北京,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局长。

1978 年,江泽民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欧洲六国,深入思考了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产品更新换代、成套技术装备能力与机械产品出口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进入中央

1979 年 4 月,邓小平提议建立经济特区,鼓励外国投资者在特区内设厂;最初的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省的厦门。国务院专门设立进出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进出口委)和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以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并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兼任两个委员会的主任。

1980 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晋升副部级,并参与制定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分管国家对广东、福建两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具体贯彻工作,并参加筹建经济特区。汪道涵向谷牧举荐了江泽民。江泽民带领有关人员研究制定出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草案。8 月,他代表国务院向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了关于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该条例草案获得会议批准,以国家法律形式宣告了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1980 年,江泽民先后率团到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了解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区的情况。同年秋,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邀请,国家进出口委组团考察了 12 个国家进出口中心和自由贸易区,江泽民任考察团团长。考察团回国后在江泽民主持下,在呈送中央领导的报告中列出了大胆建议,包括允许地方政府授权减免税收、转让土地和保留外汇,建议允许外资企业自愿雇佣和解聘工人。部分建议后来获采纳,江泽民的分析能力和胆略也获得更广泛关注和赞许。

1982 年 3 月,国务院进一步实行机构改革,将两个委员会与其他几个部委合并成立对外经济贸易部。1982 年 5 月,江泽民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 年任部长、党组书记。

他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提出电子工业"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发展方针,组织领导电子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强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以及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工作,使电子工业更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1982 年 9 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3 年 6 月,江泽民升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成为正部级官员。任内提出了电子工业发展计划,并获得国务院批准。该计划旨在建立工业基地,到 2000 年争取年产值比 1980 年增长八倍,并削减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的产量,扩大电话和彩色电视机生产;并采取国际通行标准以取代过时的苏联标准。其中江泽民认为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是优先发展的项目;1984 年 4 月,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国因此成为第五个能够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

主政上海

当时上海作为中国商业中心,自文化大革命后始终未能繁荣起来;1980 年至 1983 年期间,上海的发展速度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1985 年,汪道涵任满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当时上海有舆论认为汪道涵年迈缺乏领导活力,或者埋怨上海缺少中央政府的支持。中共中央寻求接班人时,时任副总理的万里向汪道涵征求意见,汪道涵再次举荐了江泽。1985 年 6 月,中共中央决定芮杏文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任市委副书记。1985 年 7 月,江泽民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成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

江泽民上任之初即打破常规,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宣布上海城市发展将以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与扩大出口、及加强科技与培训三者为支柱。他首先增加粮食储备并与其他省市谈判粮食供给(后由菜篮子工程取代;其次改善交通运输,新建上海火车站、扩建国际机场并修建客运码头,这些行动为以后的浦东新区奠定了基础。

不久,他推出了《上海总体规划》,聚焦于三片地区:黄浦江以东的广大浦东地区在内的市中心区域;上海附近七座卫星城,以及其他众多城镇村落。市中心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外围地区相互连通;同时由环形公路将卫星城镇连接。市中心地区的工业逐步向外迁移,各县镇着手自身企业,并以蔬菜蛋禽加工厂为主。为建立如此庞大的措施,江泽民向海外投资者寻求投资合作,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 32 亿美元,其中 14 亿美元分别用于地铁、桥梁和基础建设;此外他发行公债以募集资本。1986 年 11 月,国务院批准了这一规划,并宣布将上海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工业和贸易中心。

1986 年,江泽民以市长身份接待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市长,江泽民主持过数百次接待工作,此事也帮助他成为谋求建立密切关系的高手。此外,邓小平每年都在上海过春节,也使邓小平更深入了解江泽民的能力和风格。

1985 年 9 月,北京的大学生开始举行抗议活动,各地也爆发了一些群众运动。1986 年 12 月,抗议活动开始蔓延至全国,史称「八六学潮」,广大学生纷纷就改革开放的速度过慢表示抗议,并提出了民主法治和经济自由等要求。学潮在上海达到高潮,十几所上海高校的学生都走上大街游行示威,人数最多的一星期里,每日游行学生达数万人,早在 1980 年代初就已禁止的大字报(在毛泽东支持下流行于文革时期)也开始重现。大陆文献认为这些抗议者过于激进、盲目、无知,但也承认这是「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之一」、「时代转化的标志」。对此,邓小平认为这是少数人煽动的结果,因此责任在于「别有用心者」而非学生;江泽民和中共上海市委同僚在上海体育馆召开了大会,要求所有党员行动起来去将抗议活动压制住,八千名党组织书记参与了本活动。江泽民亲自到上海交通大学发表讲话安抚学生,并用英文背诵葛底斯堡演说。年底时,上海的学潮被平息。学潮平息后不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正式开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受到党内保守派施压,被迫在 1987 年 1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主动请辞。

1987 年 11 月 2 日,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晋升副国级,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的上级,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也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江泽民随后接替进入中央的芮杏文出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1988 年 4 月朱镕基接替他上海市长一职,两人性格迥异、却相处融洽,这一密切关系一直持续到两人执政整个国家。朱镕基的强势魄力和高效工作能力,使得江泽民从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能够更加专注于政治事务。1988 年 1 月,他率领上海市代表团到广东省考察,这一谦虚的求教使上海更迅速吸取广东成功发展的经验,在上海工业部门迅速推行结构转变、权力下放,并尝试股份制改革。

在处理上海经济的同时,江泽民已年近 63 岁。尽管传统上退休的高级领导人可以选择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但他更愿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他与好友沈永言联系出版《机械制造厂电能的合理使用》,并于 1989 年 3 月 24 日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做了题为《能源发展趋势及主要节能措施》的学术报告,而正当江泽民忙于为离开政界的生活而规划时,发生在北京的八九学运把他再次推进政治漩涡中心。

六四事件时期

1989 年 4 月 15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病逝;次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开始冲入天安门广场,打出条幅旗帜要求结束腐败、加强民主和新闻自由。很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也开始游行示威,上海市政府立即警告并控制运动防止失控。与此同时,上海由钦本立主编的《世界经济导报》开始报道游行示威,并计划刊出专版批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违背民意。江泽民指示负责宣传的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曾庆红和市委宣传部长陈至立调查此事,并邀请导报名誉主编汪道涵说服钦本立删减内容。然而导报仍将未经修改的期刊面世,结果引起江泽民震怒。中共上海市委解除了钦本立职位、并停刊导报,果断行动赢得党内元老正面评价。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对胡耀邦的悼念逐渐演变为全国示威,4 月 26 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四二六社论,将学生运动定为「极少数人发起的反革命动乱」,江泽民召开万名党员大会,要求学习四二六社论。四二六社论发表三天内,北京方面接收到各方的三十六份报告,普遍认为定性过高。5 月 2 日,上海学生为抗议《世界经济导报》受到当局整肃而游行,5 月 7 日,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成员王丹召开民主沙龙,号召继续罢课,声援准备到中国记协对整肃《世界经济导报》一事举行抗议的记者。此后一周,学生围绕四二六社论的「动乱」定性问题与政府陷入僵持,随后出现绝食运动。与此同时,刚从朝鲜返回国内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对上海市委的行动表示不满;而 5 月 3 日,数千名上海市民和学生参加游行示威,要求中共上海市委罢免江泽民的书记职位,并恢复导报。在中共党内,矛盾也逐渐升级。在连续时间的发酵下,上海市的示威群众达到了 10 万余,而在上海市政府台阶上绝食的学生一度超过 450 名。

邓小平等中共元老将江泽民选定为总书记接班人
邓小平等中共元老将江泽民选定为总书记接班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从朝鲜回国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部分与会人员对江泽民提出批评,认为江泽民的做法使事态扩大。5 月 10 日,江泽民向赵紫阳谈缓解矛盾的想法并取得了赵紫阳的认同。但为免外界认为上海是在中央的压力下才这样做,赵表示由上海自己解决,中央不做干预。赵紫阳的秘书鲍彤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江泽民返回上海解决导报问题。5 月 16 日下午,江泽民召开上海部分知识分子座谈会,江泽民在座谈会上甚至对自己开骂。同日,赵紫阳在会见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向其透露邓小平是真正的掌舵人后,邓小平与赵紫阳之间产生嫌隙。

1989 年 5 月 20 日上午,邓小平在住地同陈云、李先念、彭真、杨尚昆、王震、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等开会,提议江泽民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5 月 23 日,江泽民接到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乘坐专机赶往北京。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后由专人带往邓小平的西山别墅;邓小平当面提出由江泽民出任新的总书记,令江泽民倍感压力,他在很多年后回忆此时为"高处不胜寒”,因为当时他怀疑自己很难在北京立足。会后,国家主席杨尚昆要求江泽民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留在上海,以使戒严令无法扭转。邓小平后来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并赞扬了他的处理。江泽民随后在机场接应了万里并立即递过"邓的亲笔信"。江泽民交底,如万里不答应就将万里留在上海。于是,5 月 27 日万里公开声明同意中央颁布的戒严令。5 月 29 日,江泽民再次紧急调入北京。5 月 31 日,邓小平对李鹏、姚依林做了政治交代:

“第一,要改换领导层。新的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是向人民亮相啊!““如果我们摆一个阵容,使人民感到是一个僵化的班子,保守的班子,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第二,要扎扎实实地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对腐败的现象我也很不满意啊!““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很好地团结。只要这个领导集体是团结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即使是平平稳稳地发展几十年,中国也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六四事件中,北京以暴力手段和平民的伤亡收场,而上海的处理结果相对更温和、鲜有使用武力,同时对《世界经济导报》的处理也很果断。江泽民的政治能力、外交经验和专业技术为他能够胜任总书记一职加分,他没有"小团体"的特点也成为中共元老们看重的优势,这些因素使江泽民得以进入中央。中共元老们(邓小平、陈云、李先念、杨尚昆、薄一波)对江泽民很赞赏,并表决以江泽民取代赵紫阳,担任新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经李先念提名,陈云推荐,得到邓小平同意,江泽民成为新的接班人。这一安排也被外界认为是邓小平阵线和陈云阵线的一种妥协。赵紫阳则因招致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元老的不满,遭免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 15 年,于 2005 年逝世。赵紫阳下台后在回忆录《改革历程》中声称江泽民对他「上海自己解决,中央不干预」这一处理方法并不满意,并把此事作为赵支持学潮的罪状之一。

升任总书记

就像江泽民本人所说的「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其在中共「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的背景下临危受命,当选总书记,成为中共领导人。1989 年 6 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6 月 23 日至 24 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职务,并继续审查他。同时,全会不可避免地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的部分成员,其中包括增选江泽民、李瑞环、宋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江泽民在会上讲到,要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由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以总书记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执政。1989 年 7 月,已担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卸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职务,随后由副书记兼市长朱镕基接任。

然而这一任命对江泽民家人而言却并非是轻松快乐的事;主流西方媒体并不看好江泽民的继任,并列举毛泽东、邓小平的历任接班人结局均不佳(刘少奇、林彪、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他们甚至认为这可能是临时继任政府。江泽民还需面临六四事件后停滞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再度打乱,外国投资几近干涸。而个人方面,他的家人和朋友仍在上海,周围的同僚在中央政府的经验均比他丰富;在军队和政府高层没有支持他的关系网,对下也没有个人的班底。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江泽民评价道,「我感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989 年 8 月,江泽民前往上海视察,由同事朱镕基、吴邦国、陈至立陪同(后来均调入中央),期间任命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曾庆红(曾山之子)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不久后他的秘书贾廷安担任总书记办公室主任。江泽民的领导努力也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与赞赏。邓小平说:「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领导核心,现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9 月 4 日,邓小平提出辞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同年 11 月,时年 85 岁的邓小平退休,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 年 3 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过邓小平仍是中国的领导中枢,他安排杨尚昆、杨白冰兄弟分别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

在外部环境上,随着东欧剧变的推进,新的中国领导人仍然面临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多米诺骨牌式崩溃。1989 年的东欧剧变也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1990 年 3 月,江泽民选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作为首次以总书记身份出国访问的对象;与此同时,他保持着和学术界、新闻界的联系;这些措施逐渐形成江泽民在任初期「稳定压倒一切」的策略。1990 年 9 月 1 日,江泽民在新疆考察工作时表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 50 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这句话后来概括为「三个离不开」。1991 年初,江泽民率团访问苏联,但未能达成出售飞机和军事技术的协议。8 月,苏联发生政变(八一九事件),苏共中央总书记兼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遭囚禁,随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平息了政变,但苏联已无回生之机。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在当时深深震撼着中国领导人;江泽民将苏联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苏联没有处理好复杂的多民族之间关系,并认为苏联将重心过于放置在政治改革而非经济上。因此中共中央认为,只有经济繁荣才能保住中共的执政地位。

1992 年初邓小平南巡,并重申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以对抗在中共党内升温的保守主义,并促使中共中央及各级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邓小平在南巡期间曾经在珠海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刘华清和军委秘书长杨白冰,绕过军委主席江泽民。会上邓小平重申:「谁不改革,谁就下台……我们的领导看上去象是在做事,但他们没做任何有用的事。」出席会议的军队领导人的强大阵容表明,如有必要,军队高层愿意拥护新领导人。

2 月 24 日《人民日报》做出响应报导,迫使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公开支持已无任何党职和公职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当年 3 月初发布相关的正式决定,使中共再次确立改革开放方向。同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 12.8%,远高于此前估计的 6%;而从 1992 年起,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始终高居世界首位。中共中央政治局 1992 年 3 月 9 日至 3 月 10 日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主持,讨论中国改革和发展,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会议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政治局全体会议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勇于创新,敢于试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判断姓「社」姓「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 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对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讲话,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重要谈话精神,表明「左」的表现主要是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一些不科学认识上,或者停留在改革开放前那些不正确思想和政策上,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客观实际,因此不容易接受改革开放,甚至认为搞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仍用过去那种「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来影响以至冲击经济建设为中心;表现右主要是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政治动乱,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历史上「左」错误泛滥时间长、影响深,带着一些革命色彩,容易迷惑人,需要提醒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防止「左」干扰,是妨碍生产力发展原有模式和做法主要阻力。9 月 21 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正式批准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本文来自维基百科,略有删减: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9F%E6%B3%BD%E6%B0%91)

(未完,请看下篇)



相关内容

0%